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万圣节要到了 超龄恶作剧者可能面临6个月监禁

2018-10-26 14:25:55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万圣节要到了 违规恶作剧者可能面临6个月监禁

万圣节要到了 违规恶作剧者可能面临6个月监禁

原标题:万圣节要到了 违规恶作剧者面临6个月监禁

当你在万圣节的晚上打开门,门外的那个捣蛋鬼已经大到可以自己开车过来的时候,这情景似乎会有点尴尬。

一些人认为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让万圣节的这项传统活动不那么有趣。

另一些人说,让孩子们去要糖果总比让他们在其他地方制造麻烦要好得多。

然而,全美各地的城镇越来越倾向于支持第一种观点,即对玩“不给糖就捣蛋”的孩子设置年龄限制,并威胁对在万圣节无视他们的孩子(有时甚至是成年人)施以严厉惩罚。

弗吉尼亚可以说是最严格的州,有几个城市限制了恶作剧者的年龄。

在切萨皮克(美国城市),他们必须是12岁或以下。

违反者将面临高达100美元的罚款和可能的6个月的监禁。他们也会有不良记录。

纽波特纽斯市(Newport News)禁止八年级及12岁以上的儿童玩这个游戏。(他们可以陪伴弟弟妹妹,但不能戴面具。)

诺福克郡、波特史密斯郡、萨福克郡和维吉尼亚海滩也将“不给糖就捣蛋”活动的限制在12岁以下。

不过,执法官员表示,因年纪太大却玩这游戏而入狱的几率相当低。

切萨皮克市政府在其网站上表示:“切萨皮克警察局的工作人员将集中精力确保每个人晚上都安全,而不是积极寻找违反时间或年龄限制的行为。”

例如,一个13岁的孩子安全地和弟弟妹妹一起玩“不给糖就捣蛋”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如果那个孩子从门廊里把南瓜拿出来在街上乱砸,就很可能会。

在新泽西州的上迪尔菲尔德镇,30年来一直有一项规定,规定不给12岁或12岁以下的孩子玩“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但很少执行。

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的年龄较大的孩子,受到的限制较少。你可以在那里玩“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直到16岁。

警方表示,这些法令是预防性的,旨在确保安全。他们不会对恶作剧者进行抽查。

但是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仍然不高兴。

该组织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限制太可怕了,甚至对万圣节也是如此。他们还对许多孩子和家庭珍视的传统施加了严重的限制。”

他们表示,一个13岁的喜欢玩“不给糖就捣蛋”的孩子唯一应该害怕的就是睡觉前的胃痛,而不是被投入监狱。

延伸阅读

孩子们过万圣节累坏家长 追崇洋节之错在于盲目

“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近年来,过洋节成了不少年轻人赶时髦的事儿,甚至在一些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里,万圣节成了必须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洋节狂欢的背后,不少人担忧:“不要丢掉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变味

把万圣节过成狂欢节

“去年我还得到批发市场去找过万圣节需要的道具,而今年,家附近的超市里专门腾出了一排货架,卖各种面具、斗篷和南瓜灯。”李女士说,她的孩子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上课外班,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每年万圣节来临时,授课老师都会安排一个小时让孩子们戴上各自的行头做游戏。李女士说,为了配合孩子的学习,去年她专门给孩子购买了印有万圣节元素的尖尖顶帽子、小斗篷。而为了给孩子买这套行头,李女士跑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才在一家批发市场搞定。

今年,李女士在家门口的超市里就买齐了万圣节装备。记者在李女士家附近看到,超市门口的一排货架上摆放了不少和万圣节商品,有斗篷、南瓜灯和各种各样的面具。而挑选这些商品的除了家长,还有不少中学生和年轻人。

在位于会城门桥附近的一家超市里,记者看到,超市的收银员戴上了万圣节的尖顶帽子、披上了金光闪闪的斗篷。而在一家美发店,美发师和店员也戴上面具玩起了穿越,这让不少前来消费的顾客忍俊不禁。

浪费

很多家长把糖块扔了

吴先生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前天,幼儿园老师通知家长,让家长们给孩子们准备南瓜灯和万圣节服装。而吴先生认为,让这么小的孩子“穿一些乱七八糟的衣服很不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气也很多,为什么让孩子从小接受这些洋节?”

另一位孩子家长张女士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随处可见商家和幼儿园在搞万圣节活动,多是化妆加带着孩子们去要糖。”虽然活动给孩子的生活平添了不少趣味,很多孩子玩得非常开心,但是“孩子带回来一大堆各色糖果,估计得有半斤之多。里面除了一颗我平时就买过的棒棒糖,其他的糖果连生产厂家的名字都没听过,这哪儿敢给孩子吃啊!没办法,我趁孩子睡觉时全都扔到了垃圾桶里。”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张女士的反映并非个案。吴女士也把孩子讨来的糖全都扔掉了,“糖块包装纸印刷的模糊不清,看着像快过期了的。孩子拿回来的南瓜灯长毛了,我赶紧扔了!这么过节实在是太浪费了!”

思考

每年10月底,不少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商场、超市就开始为万圣节预热了。过洋节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甚至在英语培训机构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其实,一个节日不仅仅包含了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的要素,更重要的是,节日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一些人,如今很多舶来的洋节日因过度的商业渲染,演变成了“狂欢节”“吃喝节”。演变成了一场疯狂聚会和轰轰烈烈的Party,至于节日本身,早已经被娱乐化和空心化。空心化的节日也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节日了,它很难拥有传统文化那些丰富的内涵,最终必定会演变成商家盈利和博眼球的噱头。

其实,就像一位家长说的那样,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坚守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从容的生活态度,更彰显了充分的文化自信。

如果舍弃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在商业宣传的鼓动下迷恋洋节,甚至在幼儿园、小学的课堂上盲目过洋节,这才是值得人们警醒!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