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为何不“瘦身”而要“增肥”——揭秘乐山大佛保护(2)

2018-10-26 06:4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给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做体检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科技含量非常高的系统工程。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说:“大佛‘体检’主要分为勘察和测绘两部分。为了在勘测过程中让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很多常规方法都不能用。人体检是人移动配合设备,而大佛‘体检’则需要设备配合大佛,而且设备精度达微米级,这对施工和技术要求是很高的。”

孙博介绍,仅搭建的勘测搭脚手架总重量就达45吨,脚手架钢管的总长度加起来达11700米。搭建与遮盖大佛全身的脚手架相当规模的普通工程仅需要15天就可以完成,而大佛面前的脚手架则需要40余天。

“你可能很难想象,工人们要搭建这么大规模的脚手架,而它却与大佛造像本体几乎没有直接的接触。”孙博说,“我们在大佛左右手部分别搭建了横跨手部的两个型钢承重平台,这两个平台承重受力后把力直接传导在地面和大佛两腿之间的赋存岩体。所有可能接触到大佛的钢管两端都包裹了防护柔性材料。”

为何不“瘦身”而要“增肥”——揭秘乐山大佛保护

工人在搭建脚手架(10月1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陈旻翔 摄)

记者看到,23位工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灵活穿梭在钢架之间,仿佛在水中游弋的鱼儿。

乐山大佛自建成以来历经数次维修,仅新中国成立后就有9次。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大佛的每一次‘体检’、修缮都是文物保护新科技的“演练”。

这次“体检”,科研人员专门为大佛研发了一项国家专利技术——荧光碳点示踪法。

岩体渗水是对大佛危害最大的问题之一。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科技学院合作研发了荧光碳点示踪法。孙博介绍说:“我们不能去看它的内部结构,也不知道水是从哪儿来的,用这个方法可以将原子级别的碳元素打入大佛身后的岩体,荧光标记后的碳元素随着岩体中地下水浅表层运移,从后向前流出大佛身体。我们再用特殊光照就能检测到荧光标记出现在大佛身体的哪些部位,从而判断大佛体内渗水的路径,为后期维修如何布置渗流井的位置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