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不限量套餐叫停:营销套路 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2018-10-10 08:47:0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忽悠式“不限量套餐”须叫停

据报道,曾被称为各种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量套餐”终于从市场上消失了。在被工商部门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运营商已经纠正了“不限量套餐”的说法,转而推出“畅享套餐”等产品。

此前第一款4G网络“不限量套餐”在市场上出现时,高昂的价格让它成了高端用户的选择。随着运营商竞争加剧,多款“不限量套餐”纷纷强势上线,主打“不限量”的噱头,其用户量也是一路激增。可让人大失所望的是,“不限量”只是听起来很美,用起来却是猫腻不少。比如,说是“不限量套餐”,可通常使用20G流量后就要限速,有些地区的运营商在超过一定流量后还会关停用户当月的上网服务。这显然属于典型“误导性遗漏”,属于虚假广告,存在严重消费误导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叫停“不限量套餐”无疑是回应了社会关切。

需要指出的是,叫停“不限量套餐”的做法不能成为提速降费、取信于用户的“休止符”,消费者仍需警惕在“不限量套餐”名称弃用后,换个马甲再次出现。为此,各大运营商必须坚守诚信经营理念,摒弃套路,以更加坚实的行动回应社会关切,把提速降费举措落到实处,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原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张国栋)

延伸阅读:

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北青报:更该叫停套路思维

三大运营商集体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这是一种合理回归,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也是消费者和消保组织维权的胜利。运营商更该叫停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拿出足够的诚意,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把每一款套餐产品、每一次广告营销行为都纳入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轨道。

一段时间以来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网络流量“不限量”套餐已悄然下架,目前京城营业厅已不见“不限量”踪影。另据报道,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运营商内部发文明确要求,“不许在营销中使用‘不限量’的说法,相关产品也都下架被新产品替代”。

运营商大肆宣传的“不限量套餐”,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流量无穷”“敞开用”,但实际上,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却有限量,被戴了“隐形帽子”,设了“隐形上限”。当消费者使用的流量触及“隐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连另行付费使用套餐外流量的资格也被限制剥夺。

显然,“不限量套餐”是一个营销套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背了法定告知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相关实质权益。而今,三大运营商集体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起码在服务产品的名称上更贴近实际,在广告宣传中也剔除了一些误导性因素,这是一种合理回归,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也是消费者和消保组织维权的胜利。

当然,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并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点,也并不能让消费者高枕无忧。仅就此次“不限量套餐”的营销整改而言,敏感的媒体记者就发现,一些地方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依然未改口,开口闭口“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在运营商的网站、APP的个别子栏目中,“不限量”字样还健在。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消费者对运营商整改的彻底性难以放心,对“畅享套餐”的换汤不换药也有了隐忧。

更何况,运营商还有其他很多套路——7月25日,中消协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1610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3%。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翔实、收费名目繁多且强制收取费用;运营商设置陷阱,诱导消费者使用,擅自收取有偿服务费用;话费及流量使用情况的计算无第三方监管,产生误差时,运营商不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消费者查找原因,却以电脑自动计费不会出错为由搪塞;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更改消费者套餐或开通增值服务……这些套路给消费者挖了一个又一个“坑”,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运营商更该叫停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拿出足够的诚意,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把每一款套餐产品、每一次广告营销行为都纳入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轨道,把话说到明处,把账算到明处,把钱赚到明处,充分尊重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

同时,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等也该放宽视野,加强对运营商其他套路的关注,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指导、发布消费警示、公益诉讼、案件查处、诚信惩戒、行业整改等方式破解运营商的套路,倒逼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维权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如此,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促进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崔凤璇 CN072)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