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看中中国市场,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以降价换取销量。而国家医保谈判专家采用“以量换价”的策略,最大限度将价格降下来,此次谈判成功的17种药品,最终的价格全部比周边国家或地区要低,这样的结果,谈判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抗癌药品医保支付标准评估过程更科学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不到4个月,完成了抗癌药医保准入的国家谈判,这场谈判备受瞩目,谈判经历哪些程序?医保底价又从何而来?
谈判准备阶段,“企业报送材料”、“专家评估”、“价格谈判”三环节明确分工。企业按照要求报送药品基本信息、疗效价格等方面资料。专家团队从药物经济性和基金支撑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医保经办机构另行组织谈判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价格谈判。
制药企业代表杨馨波:在这个意见上其实已经给我们介绍了在医保支付标准的各个依据,这些都帮助我们很好的去定位我们的产品,也能帮助我们很好的和我们的总部做沟通。
国家医保局通过两组平行评估的方式对谈判药品开展评估:一组是基金测算组,在充分利用2017年上一轮药品谈判中调取和收集的医保数据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补充了21个统筹地区的最新数据,前后涉及26个省份68个统筹地区,共1.7亿条基础数据。此次谈判还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采用成本效用等药物经济学方法测算药品进入国家目录后的预期支付标准,并就销量增加情况作出定量预测。
制药企业代表邓阅昕: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国家这一次对于药品谈判价格的测算用了更加科学的评估方式。
(原标题:国家医保局发布抗癌药品医保准入专项谈判结果)今天(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