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暑期档以174亿元票房收官 创纪录票房是怎样炼成的?(3)

2018-09-18 10:01:09    工人日报  参与评论()人

徐建华向《工人日报》记者表示,《西虹市首富》的票房成功依赖于开心麻花多年来对本土市场持续累积的品牌效应,“一个月花完10个亿”虽然不是场面和动作奇观,但故事本身是国人最关心的财富命题。而《一出好戏》中疯癫荒诞的喜剧故事,也依赖对于中国式人性的犀利剖析。“喜剧是电影市场的刚需,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文化取向的类型,因此,成品牌、有深度或融合成熟的工业水准喜剧片,票房上超过中国式大片就不足为奇了。”徐建华总结说。

相较于获得市场与口碑认可的中国式大片,暑期档中其他一些国产影片却相继出现提档、撤档、跳档等现象。比如投资高达7.5亿元的《阿修罗》上映3天后票房还不到5000万元,片方紧急宣布撤档。《爵迹2》《大轰炸》也纷纷撤离暑假档。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康婕对《工人日报》记者提出,各类影片在今年暑期档的表现,证明中国电影片面追求“大片效应”的负面影响已显现,“产业要回归良性发展,还要破除对IP与流量明星的迷信,今年暑期档中种种票房不利或撤档、跳档现象,说明在市场扩容期间被电影营销左右的混乱期过后,观众消费偏好已开始日趋理性,开始由流量为王向内容至上回归。”康婕说。

艺术片受追捧的“共振效应”

每年不同档,艺术片依靠好口碑获得票房认可已渐成常态。但一部获得法国金棕榈大奖的日本艺术片《小偷家族》能在国内获得近亿元票房,在今年暑期多种类型影片并存环境中,仍显出特殊意义。

“过去,中国电影缺乏大场面大制作,因此,大导演拍摄大片蔚然成风。随着电影产业快速发展,一度使炒作大IP、流量明星等过度营销成为赚快钱手段。当产业发展日趋健全、观众消费日渐理性以后,今年暑期档表现反映出,在成熟的制作水准之上,关注底层社会人物命运的现实主义风格影片更受青睐,也显示出目前中国电影对这类电影的欠缺。”马巍对记者说,国外艺术电影《小偷家族》能在国内受到热捧,其实给我们补了一课,结合《我不是药神》的爆款效应,这对中国电影今后创作方向更有启示。

在马巍看来,近两年印度电影频频“引爆”国内市场,并非观众看重其国别特色,而是因为这些爆款电影中探讨了与中国共有的社会问题。他指出,有现实主义因素、有社会话题延伸性的影片获得市场认可,源于其与工薪阶层和中产阶层焦虑的心态产生“共振”。

“现实因素和社会话题受欢迎,说明观众有种感同身受和想要发表意见的迫切愿望。而这也印证了相当多数观众对当下社会问题充满焦虑并试图用观影方式宣泄情感,《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戏》莫不如此。”马巍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