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洋“黑科技”上天入海显神通
大陆架科钻平台“探海1号”模型。汤臻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模型。
昨天,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以下简称“青岛海科展”)在位于蓝谷的青岛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展会以“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为主题,将持续到14日。在今年的青岛海科展上,遥感卫星技术、可燃冰探索、蓝光存储等海洋科技领域最尖端的科研成果齐亮相,向参展观众展示我国在海洋探测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
新装备探索开采“可燃冰”
在青岛海科展会场中,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展出了大尺寸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装置的模型,该装置可制备接近实际条件的样品,实时探测水合物成藏与分布情况,模拟钻井、降压开采工艺与过程,探测水合物开采过程中诱发出砂位置和出砂速率等参数,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提供支撑。天然气水合物分子模型可使观众直观地认识可燃冰微观笼型结构。海底冷泉是可燃冰存在的间接标志,海底冷泉、热泉的VR体验使观众感受深海极端条件下生物形态、黑烟囱、冷泉等景象。
大陆架科钻平台亮相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还展出了“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自主研发的钻探平台“探海1号”模型,近年来在南黄海分别实施了两口科探井。采用自主研发钻探平台“探海1号”实施的CSDP-2井井深2843.18m,岩心采取率达97.7%,创造了全球海洋科钻全取心的最高纪录。CSDP-2井在南黄海首次钻遇奥陶系,打破南黄海钻遇最古老地层为石炭系的纪录,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巨厚海相古生界,首次在海相地层中发现多处油气显示,揭示多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层。该项成果获得2016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第一名。
“翱翔卫星”个性化定制
用于海洋探测的遥感卫星技术在今年的青岛海科展上大放异彩。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展出的“翱翔系列卫星”受到了众多参展观众的关注。“翱翔系列卫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实用化的立方星系列,主要应用于区域遥感、通讯、空间科学、新技术验证等领域,可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快速定制。据了解,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十余颗卫星的在轨运行,技术成熟可靠。西北工业大学已自主研制并实现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一年三星”的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
顶尖蓝光存储技术亮相
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展出了蓝光存储实物,蓝光存储内含300GB工业级光盘,由国内唯一一条300GB光盘生产线生产。现场还展示了高清工业级存储过程的影像、设备的精密技术与流畅的读写过程。据了解,易华录的蓝光存储技术,采用全球领先光磁一体存储,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相比传统存储方式,“蓝光存储”可以使成本下降70%至80%,促进数据的保存,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土壤。
神器模拟火箭震动环境
在青岛海检集团的展台,一款正在震动的“火箭”模型吸引了记者的关注。这是一款振动台试验系统,可展开震动、冲击、碰撞等力学环境试验。作为地面试验验证的重要设备,其可以模拟航天器在运输、飞行过程中的多种震动环境,解决可能会导致航天器飞行载荷增大、飞行不稳定、推进系统工作异常、控制精度变坏,甚至飞行失败等力学问题。该系统在民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为海工装备、汽车及轨道交通、电工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解决整机或零部件系统力学性能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李沛
央广网青岛1月18日消息(记者王伟)青岛港近日在海南博鳌中远海运暨海洋联盟港航交流大会上签署声明, 加入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共同建立一个基于港航大数据的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