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网红杀鱼弟自杀 其父:因与他人吵架 已清醒

2018-08-07 08:20:35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我们在以猎奇的眼光围观“杀鱼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出台了这么多年,还有11岁的“杀鱼弟”出现;为什么在一个把计划生育当作基本国策国家,还会有一对夫妇带着5个未成年子女在城市谋生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是个例还是普遍存在?如果是个例,为什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如果普通存在,那么国家有关部门是不是有失职之嫌?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犀利哥”在成为“正常人”之后其实并不“犀利”,甚至一点儿都不“酷”,他只不过是一个精神受到过打击的流浪汉而已。这位拥有纯熟杀鱼技巧和“犀利”眼神的“杀鱼弟”,也绝对不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而是一出社会悲剧。

>>延伸

用数据为“读书无用论”画句号

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追踪调查了2014届农村生源毕业生工作3年的薪资变化后,给出数据:

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收入就略高于同期农民工,而三年后收入增幅为84%,明显大过同期农民工22%的增幅;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数据。

结论很明显:高等教育对农村生源毕业生的回报显著,帮助农村大学生实现向上流动。

农民工收入高于大学生、高学历为低学历打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幸存者偏差”的结果。这类个案往往富有故事性,在人群中容易主动传播,扩大影响。在这种论调下包装出的高考无用论,是一剂“甜美的毒药”。处在求知阶段的年轻人一旦被迷惑,很容易放弃艰苦的求学之路,在社会认知懵懂时期做出错误选择,从而局限了人生可能。高考是公正公平的选拔考试,学历是高效直白的能力证明,放弃高考的年轻人往往在需要自我提升时才发现,高考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农民工为城市化做了大量贡献,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拿大学生的收入与农民工对比,并非是证明高等教育“高人一等”,而是用数据驳斥读书无用论的经典论据,帮助农村的年轻学子建立正确的求知观念,在求学奋斗中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北京时间综合江苏新闻、中国青年网、红网)

(责任编辑:崔凤璇 CN072)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