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这届东北人,不想生孩子

2018-07-25 16:20:28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据彭博报道,涵盖全球178个国家的彭博夕阳指数显示,中国平均3.5名在职人员承担1位退休者的养老金,而更为合理的数据应该是7.3人支持一个老人。

与此同时,2012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按趋势,在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累计将减少近3000万人,人口趋向负债。

中国新闻周刊:这届东北人,不想生孩子

人口负债意味着创造的财富多用来消费,用于积累与投资的资源不足,进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经济因此可能出现停滞甚至是倒退。2016年上半年,吉林GDP增速为6.7%,黑龙江为5.7%,辽宁为负。

经济的不景气,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走关东。同事是哈尔滨人,2016年初从公司辞职来到北京,“企业基本就不盈利了,有时候基本上就是入账一笔发工资,我离职的第二个月,就发不出工资了。”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而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还有人口净流入36万。

与一般印象中的东北衰落以及人口流失不甚吻合的,是东北的房价。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了2018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东北地区,像长春、哈尔滨、沈阳,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明显上涨。

有东北朋友调侃说,“房价成功抑制了生育率。”年轻人买房,掏空了长辈的六个钱包,哪还有闲钱去生孩子。

中国新闻周刊:这届东北人,不想生孩子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表示,拥有第二个孩子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权利,但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阻碍这一权利实现的瓶颈。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占比达74.5%。

经济账让东北人的生育观念,显得和中国其他地方不一样。很多东北人生了女儿就高兴,生了儿子就皱眉。

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养女儿比养儿子划算。女儿出嫁,经济条件好就多给她点儿,经济条件差就少给她点儿。儿子则不同,娶个儿媳妇没房可不行。

有分析认为,今天东北人的前辈都是从华北地区闯关东而来,家族观念相对淡漠,认为眼下的生活最重要,下一代人的问题下一代人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北人的观念相对进步啊,年轻人的思想越是进步,就越不想生孩子。就像某作家写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自由,让人觉得应该为自己而不是为下一代而活。

如果换成东北朋友的大实话就是:“滚犊子,婚都不想结还生什么孩子,一辈子不安生。”话糙理不糙。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东北生育率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