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为上学假离婚:公共政策为何要博弈家庭伦理(2)

为上学假离婚:公共政策为何要博弈家庭伦理(2)
2018-07-05 14:58:06 光明网

归根结底,出现假离婚景观的肇因依然是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代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谓是“公共资源实而知礼节”,公共资源是否充足,政策如何导向,同样能决定公民的诚实品质与社会的道德水准。具体到石家庄的个案来说,必然是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才能实质上解决问题,才不至于构成对正常家庭关系的挑战。

当前,我们很强调社会正向价值观的树立,很多时候影响价值观的并不只是文化产品,公共政策同样能具有重大的影响权重。不妨试想,这些“幼升小”的孩子,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还得接受父母假离婚的“言传身教”。对于父母来说,即便被反复叮嘱婚姻的神圣,却又不得不挤进入学政策为婚姻状况留下的博弈空间。反过来,社会整体道德认识水平,又必然影响公共政策的人性化程度。

政策制定者必须重视政策的广泛影响,一些怪现象,恰恰是政策“引导”出来的。个体情况总是千差万别,一一都纳入考量,为政策层层加码,目的是增加政策的严密性,却总会留下缝隙,可供个体辗转腾挪。而当缝隙越逼仄,腾挪的次数越频繁,也必然加剧震荡社会的价值根基。因此,必须放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思维,始终把公平作为贯穿一切政策制定的价值尺度,寻找根本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