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杨某一伙是给刘某“下单”买假降糖保健食品的经销商之一。2016年7月初开始,杨某伙同其妻孙某以及朱某等人从刘某处购得已完整包装的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基因口服胰岛素二代等数十种保健食品,在河南台前、新郑以及山东阳谷等地流动作案,将这些假保健食品销售给二、三级经销商。
处方药流入非法交易市场,犯罪嫌疑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
在相关网络销售平台治理部门的协助下,警方斩断了这条假降糖保健食品产销链,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捣毁非法生产窝点4处,扣押西药原料72箱共1吨、尚未销售的成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降糖保健食品120余箱等。
办案民警徐方华介绍,这些不同包装的假降糖保健食品所含物质基本相同,因每粒胶囊掺入的西药含量不同,成本也不同。一般每盒成本一两块钱,到一级经销商卖40多元,二级经销商80多元,三级经销商售价高达100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案中,一些药品销售部门的监管漏洞导致大批处方药流入非法交易市场。药品原料供应商李某明知去医药公司批发西药需要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但她都没有,便联系上河南一家有备案的药品销售公司,使用对方寄来的相关证件的复印件,轻易地从医药公司的销售员处买到了大量西药。
办案民警介绍,由于犯罪嫌疑人频频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给警方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例如本案中的销售商杨某反侦察意识极强,他使用的微信号是从网上购买的,手机号是网络电话,租房、办理银行卡也从不用本人身份证,收货的仓库位于其租住小区对面小区的地下停车场,货车送货每次直接送到地下。杨某还利用其表弟辛某系郑州某快递公司快递员的身份便利,发货时从不登记身份证,不留真实姓名。
药品流通领域人士建议,医药销售企业要加大对下游销售商的管理,防止出现挂靠等行为,同时应对所销售药品的去向进行追踪,防止药品流入不法商贩手中。办案民警表示,当前各个部门已经加大对各类假保健食品的查处力度,当务之急是要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积极利用各类网络销售平台的大数据功能,增强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