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人民日报谈电商涉黄:阿里拼多多应携手共助“扫黄打非”

2018-06-13 13:26:01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近日,随着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介入,一些电商平台的“涉黄涉暴”现象受到查处。有关电商平台宣称紧急排查并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而一些媒体指出,“涉黄涉暴” 属于电商行业老问题,除了此轮被曝光点名的拼多多外,在一些知名电商网站,类似营销同样存在。

电商行业的历史并不久远,然而如此年轻的行业竟然存在这样一些挥之不去的“老问题”,让人倍感沉重。尽管我们看到,在过去历次电商“涉黄”事件中,各涉事电商平台通常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立即查处、整改等,种种举措不可谓不严厉,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现象成为“老问题”以至被称为行业顽疾呢?

电商平台的监管之责,不容推脱。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如何在不误伤无辜的前提下,完全屏蔽全平台违禁商品,对电商平台来说仍是一个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缺乏全国范围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数据库、第三方违禁商品源头难以治理、低俗信息判定标准不清晰等,给排查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涉黄”商品大行其道,既与其所处灰色地带有关,也缘于一些商户在利益驱动下,不断变换花样进行“色情营销”。或在宣传上改头换面,或变更店铺或商品关键词等,来逃避搜索与监管。另外,一些违禁商品也在各大平台之间相互流动,它们或者针对各个平台的漏洞进行营销设计,或者在某一平台“风声紧”时就转移到其他平台。这样的现象可说是屡见不鲜。

在通过结合人工及技术手段识破各种“涉黄涉暴”信息方面,各大电商平台自身都在行动。比如阿里巴巴安全部门就推出了针对不良信息检测的“绿网”技术,拼多多公司也宣称将充分运用图片识别、人工智能巡检技术。但是,这些尝试到现在为止仍停留在各自为战的阶段。它不仅使得各平台的经验因得不到共享而无法收获最大效益,也令各平台在阻隔一些违禁商品在各平台间转移与传播方面,无法做出有效应对。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