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德国人今天的幸福,但也不能忽略一段“拼命三郎”的历史。“二战”以后,面临战争的废墟,享有“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美誉的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后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955年,西德男子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长达50小时。德国在短时间内超越英、法两国,离不开这段“全民加班”的岁月。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选择什么事业,从事怎么样的工作,都应该是个人自由意志的选择。你不认同拼命竞争,追求“佛系生活”,大可选择一份工作节奏慢的工作,没有人可以绑架你干一份不开心的工作。然而,一个社会要时刻充满进步的动力,总需要一批保持冲劲和干劲的拼搏者。正是这样的人带领社会创新,引领时代进步,为国家前行的每一步铺路。
凌晨3点不回家,为的是自己更好的生活,为的是更多人能好好休息,也是为了将来少一点“成年人的世界”“对年轻人的苛刻”。所以,不要嘲笑加班者,也不必一味对“加班文化”嗤之以鼻。每一个在岗位上扎实奋斗的劳动者,都有资格获得温柔的掌声鼓励。(王钟的)
原标题:凌晨3点不回家请给辛苦者以温柔的掌声总有一些目标,需要创业者快马加鞭;总有一些竞争,需要参赛者拿出追逐的决心与毅力。你见过凌晨3点的北京吗?最近,一篇热文引发网友共鸣。
原标题:凌晨3点不回家,是欲望还是无奈?近日,朋友圈里的一篇爆款文章《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把有关北上广与加班的悲情故事又抖落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