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夫妻以女儿患病为由网络募捐 拿到捐款后却不看病

2018-04-17 08:44:30  法制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网络募捐缘何难摆脱质疑缠身窘境

个别平台称真实性由发布者负责有网友募捐只因不想花自己的钱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河南省周口市一对夫妻以3岁女儿患疾病为由发起网络募捐,这对夫妻拿到捐款后并未及时送孩子就医,而是在当地相关部门督促下才送孩子去医院。目前,警方正在调查夫妇是否涉嫌利用女儿诈捐。

此事引发社会对网络募捐的关注。网络募捐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法制网记者韩丹东实习生杨雨桐

近年来,网络募捐迅猛发展。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成为不少确需帮助的人选择网络募捐的理由。

然而,在网络募捐平台,真伪信息难辨,诈捐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一次次透支着社会爱心,也对网络募捐平台监管提出挑战。

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2016年1月,所谓的“知乎女神”童瑶炮制“鸡汤文”,又注册另一账号扮演患病女大学生“ck小小”,然后上演起双簧苦情戏,骗到15万余元爱心款。被网友拆穿身份后,选择投案自首。

类似的通过网络募捐诈捐事件时有发生。

为规范网络募捐运转,民政部于2017年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两项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在平台上进行募捐的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组织、个人包括平台本身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平台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关键词:募捐患病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