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1万多条“中华鲟”被毒死?专家:不可能鱼塘养殖

2018-04-11 09:21:03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2014年4月,李新辉所在研究所科研团队使用EY60鱼探仪探测到珠江流域梧州段长洲坝下游有疑似中华鲟回波信号。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

如何拯救中华鲟的现状呢?“要加大人工繁殖规模,突破繁殖技术难点。”据刘焕章介绍,中华鲟性成熟晚,在每年秋季繁殖,繁殖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特别苛刻,现在人工繁殖存在很多技术难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华鲟野外繁殖的次数不仅是在减少,甚至是将完全不在野外繁殖,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此物种可能“绝后”。

“为什么现在不见中华鲟在野外繁殖呢,其中的原因现在还不知道。”他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中华鲟在野生环境下,尤其是长江流域的栖息环境、成长行为做深入、详细研究。“如果研究透彻,技术完善,对中华鲟的保护将具有突破性作用。”

前几年,珠江肇庆段也试行放流中华鲟1000多尾,探寻中华鲟种群的恢复。可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涉及到经费等因素,目前暂没有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监测、回收数据。李新辉强调,必须加大力气培养技术团队,用项目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对长江流域捕捞的管控要加强。”刘焕章表示,保护中华鲟的最终目的是让其能够在野外生存、繁殖、成长。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