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军媒:《红海行动》呼唤全民海权意识

2018-02-22 07:50:5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不仅是美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大国崛起”,其实也是重视海洋、发展海军、夺取制海权的“发家三部曲”。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崛起于海上成为“海上霸主”。 16世纪80年代的西班牙海军,拥有军舰134艘、大炮3000门,自称为“无敌舰队”。17世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荷兰,拥有商船1.6万艘,航迹遍及五大洲,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更把海军作为对外扩张的主要工具,英国历届政府奉行“以陆地为基,然后赢得全球制海权,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而把世界财富输入到英国本土”的“海洋战略学说”,视海洋为“立国之本”,最终成就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威名。即便是在海洋战略上一度滞后的俄罗斯和日本,近代以来也通过对控制海权的高度重视,抓紧建设海上作战力量,一度实现弯道超车,不仅成为海洋大国,更推动着本国“大国崛起”的步伐。尤其是日本的海权战略,实现了从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的巨大转变,最终助推着自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曾几何时,我国也拥有着灿烂的海上文明。秦朝时就出现过著名的“徐福东渡”。到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直通向罗马。三国时期,东吴政权越过海峡经营台湾,并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线。自唐宋航海技术大发展以来,我国一直都是西太平洋海域最重要的海上力量,中国商船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洋的各个港口。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一时。

近代以来,我国却在海权上频频吃亏。一部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失去大海的血泪史。即便是郑和的数次下西洋远航,也没有带来全民海权意识的觉醒,反而是郑和航海的全部资料最终被付之一炬。海权意识的缺失,进而造成了海防措施的“有海无防”。这也难怪16世纪来华的葡萄牙特使就曾扬言:“只要从马六甲派出10艘船,便足以轻易地控制整个中国沿海。”到17世纪中叶,缺乏海权意识的中国始终以天朝大国自居,不但阻断了中西文化的交往,更进一步拉大了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落后的中国遭受侵略已不可避免。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从陆地、海洋等四面八方侵入中国。晚清时代创办的“北洋水师”,也因思想观念的陈旧和固步自封而最终全军覆没。可以说,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缺失,决定了中国近代海疆史上的一幕幕悲剧最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