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军事|文史|政务|财经|汽车|文化|娱乐|健康|解梦|趣闻|游戏|佛学|古诗词|生活|守艺中华|国防军事|文旅|军事APP|头条APP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考队员在潜标布放前合影(2017年12月31日摄)。
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新华社发
科考队员在安装潜标的主浮球(2017年12月4日摄)。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
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央广网青岛12月29日消息(记者王伟)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正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科学”号自11月26日起航以来,已对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8套深海潜标进行了实时化升级
潘红苗在“科学”号实验室工作情景(4月13日摄)。正在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进行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综合考察的“科学”号上,来自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的潘红苗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趋磁细菌研究。
麦哲伦海山巨大的竹柳珊瑚(4月8日摄)。深海大洋中的海山又被称为“海底花园”。近日,中国“科学”号科考船上的“发现”号深海机器人多次探访西太平洋的麦哲伦海山,并“现场直播”了壮美“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