飏灯在夜色中升空,场面壮观。
(原标题:遍地积雪始放灯 祈求来年风调顺)
连日来,安徽绩溪县普降瑞雪,家朋乡磡头村村民开始忙于制作飏灯。据了解,磡头村制作、放飞飏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飏灯,又称孔明灯,这一习俗早年盛行于登源河一带,不过磡头村的飏灯规模可比一般的孔明灯大得多,其制作技艺靠师徒相传,村民在传统飏灯基础上加入烟火携带功能,增加了飏灯的观赏性,寓意在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目前,飏灯已被列为安徽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飏灯升上夜空
放飏灯有“遍地积雪始放灯”的不成文规约,因为下雪天放飏灯可避免火灾。一大早,村民们就聚在村民唐德元的家中,他家的新房刚刚落成,今年的灯笼在他家制作,添点喜气。
捣制燃料
最大的飏灯有四五米高,一两米宽。唐德元先用棉纸用浆糊粘合成纸箱形状,以尖顶锥形体和平顶圆箱体居多。下设一圆形口,圆口处用铁丝、竹篾扎“飏灯络”,络上置放松明片、废橡胶和猪油夹棉纱捣成的团子。
糊大灯
大型飏灯需要用100多张棉纸制成,能带动数十盏小灯一同上天。
扎灯架
小灯为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用棉纸和小蔑丝、细铁丝扎制,灯内安插蜡烛。放飞时将燃料点火,使浓烟熏入灯肚,大灯依靠浓烟熏腾,牵引小灯升空。
扎灯架
村民手提一串串小灯,等待大灯的拉升。
村后田野是固定的放飞场所,视野开阔,适合放飞和观看。
放飞
一个大灯后面串上24个小灯,象征着24个节气,一字向天上飞去,带着人们的祝福,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飏灯缓缓升空。
飏灯可飘行数十里,引得远近村民仰头赏看,不少小朋友在冰天雪地中追赶,故有“磡头放飏灯,隔壁隔坞红彤彤”的谚语。(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