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声乐教师赵一菲,曾在法国参加这部作品的百人合唱演出。她说,在国外的华人圈中,《黄河大合唱》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旋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曲目。她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抗战歌曲,的确没有老一代人体会那么深,但如果能现场完整地聆听这部作品,还是非常震撼心灵,“这首歌是四二拍的,有一种进行曲的感觉,只要对音乐有感觉的人都会被调动起来。我回国也两年了,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在国家大剧院,是在结尾的时候唱了保卫黄河,全场观众都跟着在唱,而且,唱到最后哭了,现场气势磅礴,好像真的是黄河在怒吼,在奔腾。”
北京某大学国重实验室恶搞黄河大合唱
早在2014年,就有网友向有关部门提交投诉材料,要求下架相关节目,但是几年之后,恶搞似乎“死灰复燃”。一方面有人恶搞《黄河大合唱》,一方面也有人不断加入到《黄河大合唱》作品的志愿传承队伍中,黄河大合唱相关网站也正在志愿者手中加紧建设。
武汉抗战研究文化学者陈勇认为,“恶搞黄河大合唱”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对于饱含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尤其是抗战歌曲,决不允许“恶搞”,“让歌曲在这个时代也能够起到精神粮食、精神支柱的作用,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信,把这些歌曲在这样的活动中间唱起来,唱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此前报道了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遭到恶搞,激怒了词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他们怒斥恶搞者“忘本”、“不可原谅”
近日,一段“年终奖”版《黄河大合唱》视频被媒体曝光,其低俗的歌词、粗劣的表演受到各界怒斥。对此,大量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和评论,文化部在随后的全面清理整治中,处理了一大批不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