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重庆老夫妻相濡以沫61年 一柜子日记本记录真情

2018-01-28 10:11:1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本日记,字字深情。84岁的罗宗文和83岁的刘荣萍是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人,今年是他们结婚61周年,两人携手走过岁月变迁,共同面对人生起起伏伏。更令人动容的是,说话不便的罗大爷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记录夫妻的琐碎日常,尤其写下了几百首打油诗,抒发对老伴的爱,感恩老伴的艰辛付出。

日记本里藏着八旬夫妇爱的话语。

一柜子日记写的全是老伴

1月26日,重庆晚报记者来到歌乐山镇的重庆市第三福利院,见到了罗宗文、刘荣萍夫妇。老两口有三个儿子,最小的也已50多岁,因不想拖累儿子们,几年前老两口拿出退休工资,住进了福利院。

面对记者,罗大爷拉开书桌柜子,日记本塞得满满当当。他用皱巴巴的双手颤巍巍地拿出一个个本子。

“思潮起伏作判断,今生幸遇好老伴”、“一生艰辛妻不嫌,相依为命妻耐烦”、“别人漫游歌乐山、贤妻天天转圈圈”、“看我幸福妻心甜,不离不散老婆贤”……这些日记,加起来可能有几十万字,里面的主角只有一个人——老伴刘荣萍。

细看白纸黑字,旧时岁月流淌而出。

思潮起伏忆老伴,姑娘时期人能干。

下田栽秧男子汉,挣钱读书卖过炭。

恋爱结婚到我家,年轻漂亮一枝花。

勤俭持家邻里夸,都赞贤妻顶呱呱。

“他日记里的这些诗,连我都没看过”,熟悉老伴笔迹的刘荣萍帮忙念起诗句,也许是看到自己被赞美,还有些不好意思。

刘荣萍和罗宗文分享日记中爱的话语。

恋爱四年每周一封情书

诗句也勾起了刘婆婆的回忆。她说,自己十几岁时,熟人给她介绍对象,对方是木材厂的工人。她就远远看了一眼,两人连话都没说。

一天,她突然收到一封信,正是那个叫罗宗文的清俊小伙寄来的。信的内容刘婆婆已记不得,但她记得每次寄来的信件里,都附有一张8分钱的邮票。“我家在白市驿农村,家里很穷,他想让我回信,又不想让我破费,所以每次就把邮票放进信里。”

罗宗文雷打不动的每周一封信,让两颗萌动的心越靠越近。“每周猜到他要来信了,我就去镇上拿,很期待,不吃饭也要先拿到信。”刘婆婆说,书信往来中,她觉得对方爱学习也很上进,渐渐产生了爱意。

“她很能干也很漂亮,我对她一见钟情。但是,到她家提亲的人多,我是一直用写信‘套’到她,才让她嫁给我的。”罗大爷慢吞吞吐出这些话,满是笑意。

“哪个说的嘛,也不全是书信。”刘婆婆嗔怪地反驳说,恋爱期间,遇到农忙,他会到家里来帮忙,觉得小伙子踏实肯干,她才决定托付终身。“那时,我们一个拿锄头在地上掏窝,一个丢包谷籽籽,别个都笑我们是夫唱妇随,怪不好意思。”

跟现在的年轻人有些相似,谈恋爱四年,他们才正式结婚。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