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向媒体透露,父亲退休后在杭州独居,两个女儿都在外地生活。虽然每月退休工资有5000多元,但他省吃俭用,住的是没有装修的毛坯房,除了木板床没有家具;平时穿得像拾荒者,捡些瓶瓶罐罐。整理遗物时,女儿们找到很多捐资助学凭证,有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捐款360元,1994年)、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等,从1990年代的一次捐赠三四百元到后来的三四千元。
浙大副校长罗卫东致辞随后,韦思浩被广泛报道。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与浙江一家报社征得家属同意后,发起额度5万元、为老人立像的网络众筹,不到8小时就有1178位认捐者筹足金额。
韦思浩的半身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创作,老人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旁边还有竹棍和一些塑料瓶。
“雕像用古朴厚重的铜来讲述老人平凡、动人的故事,采用简单硬朗的线条和大块面几何形为雕塑符号,勾勒出他硬朗有型的身骨,体现内在性格和精神力量。”朱炳仁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朱炳仁已将网友筹得用于雕像制作的5万元捐出,韦思浩家属也捐出6万元,作为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的启动资金,资助更多爱书人。
朱炳仁和韦思浩家属捐赠仪式韦思浩事迹展展出了家属向浙江大学档案馆捐赠的各类证书、捐资凭证、书信等60余件,信件中有不少是受捐学生寄给韦思浩的感谢信,一名学医的学生写道:“感谢您为我订了医学杂志,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早日成为出色的医生。”
据介绍,韦思浩1938年出生,1956年考入杭州大学的前身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由于历史原因被迫退学,1984年通过继续学习获得杭州大学毕业证书(杭州大学1998年和原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为现在的浙江大学)。老人非常珍惜在杭州大学的求学经历,一直珍藏着毕业证书、通讯录。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他称韦思浩是浙江大学的“杰出校友”,应该将承载他高贵人格、精神品质的物件进行珍藏,让浙大学子学习、继承这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