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中国中车株洲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列智轨列车在“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株洲实现上路运行。智轨列车无需铺设有形轨道,可通过中央“大脑”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中新社记者刘双双摄
通过融合创新,将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大运量、准时等优点,结合公交汽车线路灵活、成本低的优势,智轨列车和快运系统应运而生。
智轨列车装载新能源动力,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的特性,充电十分钟即可续航25公里。采用高铁柔性编组的模式,列车能根据客流变化调节运力,实行3至5节编组,最大可容纳300至500人同时乘坐。
专家称,不依赖钢轨行驶,一条运行线的建设周期仅需一年,可快速投入使用,且建设成本上大大低于传统有轨电车。
如此“庞大”的车辆行驶在闹市,能否确保安全?
冯江华告诉记者,主动安全是该车的一大亮点。它可以通过“大脑”定位获取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危险信息,警示外界危险源。按照计划,2019年智轨列车会实现半自动驾驶,2020有希望率先实现全自动驾驶。
株洲智轨示范线首期体验线经过试运行后,预计明年将正式上线。随后,株洲将启动示范线二期工程,并将逐步推进智轨与常规公交、BRT对接融合,与磁浮车站实现零换乘。
但在专家看来,触手可及的智轨系统正式推广依然任重道远。
智轨列车的运行需要道路行驶的“优先权”,这对行人的文明素养是一大考验。
株洲智轨示范线工程设计方、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傅萃清直言,智轨系统没有规范、标准可循,许多法规仍存空白,如何让这种全新的交通制式与现有交通系统和谐更处,仍有诸多难题要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