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成就有目共睹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农业基地,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推动东北经济向好发展,实现新一轮振兴事关全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大局,事关区域协调发展全局。
近年来,东北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引发了许多关注和思考。个别学者将这一局面归咎于扶持政策过多过滥,认为政府“与其扶持,不如放手”。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十年”。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经济年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增速足足高出2个百分点。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国家陆续出台多份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措施带来的红利密不可分。
近年来,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乏力:2013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此前的扶持政策。
林毅夫团队指出,东北经济困境在经济基础上缘于“产业缺位”,在上层建筑方面是“体制固化”的束缚所致,“产业缺位”不仅直接造成东北经济的脆弱,而且也是“体制固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林毅夫团队看来,东北经济增长下滑的背后是产业结构问题。相对全国而言,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上。
林毅夫团队指出,除了2016年吉林省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之外,东北三省在2014年之后经济增速全部低于全国。2014年至2016年间,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全国分别为7.3%、6.0%、6.1%;辽宁省分别为5.2%、-0.3%、-7.9%,吉林省分别为6.6%、5.2%、6.1%,黑龙江省分别为2.8%、1.4%、2.5%。更进一步看,东北三省的工业增长大幅下滑又主要表现在重工业上。
轻重工业结构失衡诱发了就业、出口、民营企业以及营商环境等体制机制问题。例如,就业岗位少,劳动力流失严重;出口严重不足,出口拉动增长的马车失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数目稀薄,很多产业还是国企尤其是央企“一柱擎天”在唱“二人转”,体制机制扭曲严重,难以激活民营经济的活力,导致营商环境不良。
正因如此,林毅夫团队提出,必须破解“有工业、无就业”的难题,同时提升出口对增长的拉动能力,加快培育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釜底抽薪地消除各种扭曲,解决轻重工业结构失衡及其诱发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一发展思路,与国家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思路是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