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2009年,强磁场中心还处于第一个五年建设阶段,科研大楼还没完全建好,大部分仪器还未到齐。为了不耽误科研进度,王俊峰一头扎进了破旧的小红楼,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实验,就连很多实验器材都是从兄弟单位借的。
不仅“硬件”欠缺,质疑声也一度不绝于耳。几年前,听说刘青松等人要创制新药,一些专家好言相劝:“这事我们都试过了,太难!”“还是老老实实做点基础研究发点文章吧!别搞到最后连团队都养不起。”担忧之声并非毫无理由,药物研发是一个高度学科交叉的工作,从学术界开始进行药物研发以及相关研究,在当时国内不很完善的相关环境下确实颇有难度。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某些与生长相关的‘激酶’发生突变导致异常活化引起的,研发针对突变激酶的‘靶向药物’,有效抑制这些激酶的活性,就可以达到抑制癌细胞增长的目的。”刘青松认为,针对这些靶点筛选药物,首先需要建立一系列高效的“靶子”,以便评价药物的好坏。
瞄准了方向,刘青松带领研发团队从零开始,用4年多的时间,针对临床常见的癌症相关激酶靶点,构建了仅依赖于目标靶点基因生长的大型癌症激酶细胞库。
目前,该细胞库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激酶靶点的全细胞筛选库,填补了国内新药创制领域此类检测体系的空白,将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有了全细胞高通量筛选库,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药物对激酶靶点的打击活性,同时对药物在临床上可能产生的机制性毒副作用作出预测。”王文超介绍。
有了这一细胞库,团队目前已针对白血病、淋巴癌、肺癌等癌症开发了一系列激酶抑制剂,申请了40多项国内和国际新药发明专利。今年“八剑客”成果中就有一项针对急性白血病的创新药物正在向国家监管机构申请临床试验。
宝剑锋从磨砺出,如今,“哈佛八剑客”希望借力强磁场装置能够取得更多一流学术成果,研发出抗肿瘤新药和临床精准用药的新方法,同时培养出更多好学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