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有了新“药方”

2017-09-12 07:57:2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推动扶贫成效再“增值”

  加强品牌建设,促进综合利用,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健康类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生产;推动业态融合,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

除了中药材种植扶贫的传统模式,各地正在着力发展一批大健康产业,推动扶贫成果有效增值。在凯里市苗侗医药文化街上,记者看到,苗侗医馆里不断有患者前来看病,苗侗草药集市摊位上,摆满了各类独具特色的苗侗草药。凯里市中医院院长、苗侗医药协会秘书长王政告诉记者,医药文化街建有中医馆、苗医馆、侗医馆共计54所,汇聚了来自全州的43名苗侗优秀医师;集市有94个固定摊位、200多个活动摊位,汇集药农300余户。

“根据对药农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因品种不同、数量不同,各药农收入也有所不同,低的每月8000元至9000元,高的2万元至3万元。”王政说,今年苗侗医药文化街正在筹备成立电商服务中心,打造苗侗医药文化产品线上线下平台,为街内的商户和药农提供多渠道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苗侗医药文化发展。

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中药材企业加强道地药材品牌建设。促进综合利用,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健康类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生产。推动业态融合,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凯里市目前正以凯里民族医药产业园、万潮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引导飞云岭、苗仁堂等一批知名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的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和品牌优势,开发营养品、保健品,发展养生养老等产业项目,拉长医药产业链条,让中药材产业发展更好惠及当地贫困群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