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记者探访实体企业融资:这些企业为啥还“叫渴”?

2017-09-11 07:37:4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都知道要转型,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格外难。”2014年,某特钢生产企业收购了一家原本年产10万吨电解铜的企业,他们深知这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于是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一手加快设备技术升级,增加有效供给,做一流产品。“即使是转型升级,金融机构也不太愿意多提供支持,企业只能靠自己。”杨明建议对钢铁行业进行分类指导,金融政策上不能一刀切,对于那些市场有需求的品种还是要给予足够“血液”,让企业能搞好生产、做好研发,保证供应。

没有做不好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什么企业该彻底退出?什么企业还要精细化服务?在同样被打上“过剩”标签的常州群达纺织原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春达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优胜劣汰,常州地区纺织行业产能过剩不是很严重,但因为是传统产业,很多时候并不受重视。即使是一些在生产上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面对金融机构时依然是被拒之门外的多、被请进门的少。很多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时,未能坚持不看行业看企业的原则,在了解客户方面还有差距。

陈春达说,不同行业有不同特点,比如纺织行业属资金密集型,生产周期长、收回成本慢,建议金融机构加强对各家企业的调研尤其是对所处行业的了解。只有对行业发展轨迹心中有数,才能在放贷时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

“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银行是坐商而不是行商,做惯了大客户、平台项目,倾向于做赚钱容易的融资平台和资金空转业务,偏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属性,对实体经济不接地气,在授信决策时,不够重视制造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等‘三去一降一补’情况,不够关注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产品技术、市场订单和发展前景。银行一些固有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激励做小、做精,从而带来眼前的这些问题。银行必须沉下心来,形成‘端盘子’的服务精神,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做法。”陈惠莲说。

资金应该往哪儿去?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信贷投放仍处于恢复期。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应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聚焦主业

产能过剩行业难获信贷青睐,那些金融资源究竟去了哪里?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金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常州地区银行重点向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倾斜信贷资源,支持重点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至今年6月末,常州辖内光伏、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行业表内外授信余额分别为106.9亿元、279.8亿元、54.2亿元,比年初增长10.2%、109.2%、22.3%。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