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荒漠化防治的中国奇迹

2017-09-11 06:31:3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不独是内蒙古,整个“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方。当时“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左右,沙尘暴频发。“一夜过后,沙子就埋了门窗、堆满房顶,有人不小心顺着沙丘走上自家屋顶摔断了腿!庄稼毁了,房子没法住了,只能搬家。这就是‘沙进人退’。”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来自内蒙古杭锦后旗农民家庭的张建龙记忆犹新。

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27%的国土面临荒漠化,4亿多人口深受沙害之苦。

直到上世纪末,我国荒漠化面积仍在持续扩大。全国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我国沙化土地呈扩展态势:第一个监测期(1994年之前)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第二个监测期(1995年至1999年)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保护利用不当,很有可能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根治沙害,刻不容缓!

治沙苦干还需巧干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张建龙说,在荒漠化防治中,这些工程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集中治理和严格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沙漠、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的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95%的鄂尔多斯,无疑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之一,库布其是鄂尔多斯荒漠化防治的主战场。

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是土生土长的库布其人,1988年来到杭锦旗盐场当场长。盐场就在大沙漠里,每卖1吨盐,提取5元用来栽树,一点一点地干起。

鄂尔多斯市伊旗霍洛林场护林员贾道尔吉记得,1985年国家组织“栽树大会战”,他们在哈拉沙作业区种树,树苗要靠人力背几十里沙路送来。贾道尔吉一次背六七捆沙柳,60多公斤,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

治沙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全国各地在沙区造林中,特别注重科技创新,遵循自然规律,适地适树、以水定林。”张建龙说。

以库布其为例,在艰苦实践中,人们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治沙方案:乔灌草和封育、飞播、人工造林相结合,以路划区,分块治理,锁住四周,渗透腹地。“以前,最优秀的林业工人几分钟都挖不完一个树坑,现在我们单人10秒钟可以很轻松地种下一棵树。”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韩美飞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