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母亲病重,生命垂危。易三梅心里明白,家里根本拿不出一年几千块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她偷偷地藏起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又一次将眼泪咽进肚子。
周火生急了,坚定地告诉她,“学一定要上,有什么困难大家帮你!今后不管有多难,都不能放弃读书!”易三梅最终走进了校园。
“是周爷爷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易三梅噙着泪水说。毕业后,她成了金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公务员。她的命运从此改变。
一个人感动两座城
↑9月1日清晨,周火生早早来到仓库搬运图书,准备去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义卖。新华社发
在周火生的感召下,吴卫林和爱人祁芳已经第25次来到金寨。下车后,夫妻俩就忙前忙后地搬运捐给希望小学的图书,和校长协商建立图书室的事宜。
吴卫林夫妻与周火生相识于2004年夏天。他们第一次跟着周老师来到金寨,亲眼目睹了大山里贫困落后的教育面貌,也被周老师的助学故事深深感染。2010年,他们和一批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了“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吴卫林担任协会副会长。
十几年来,吴卫林举家投身公益事业,先后资助了十几名学生,总计捐款达60余万元。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在昆山,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敬意。看到周火生的卖书车来了,交警会走上前去敬个礼;每次义卖图书,都有十几名志愿者自发前来帮忙;很多台商、华侨也主动加入志愿者协会,接棒周火生的“爱心事业”。
“他给孩子捐钱都是500、1000块的,而他自己只穿一二十元一件的衣服,省吃俭用就是想能多帮助一个孩子。”志愿者欧小华说
多年来,周火生和志愿者们一共为金寨捐款1000多万元,协建5所学校,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资助学生1000多名。
熊熊的“希望之火”不断燎原。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的足迹也越来越远。“原本只是周老师一个人行动,现在变成了一个爱心的大家庭在行动,原先主要支持大别山区,现在拓展到西部贫困地区。”李梅说。
九十九次大别山之行后,周火生有了新的目标,“100次我是肯定要来的,只要我还能动,我希望还有101次、10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