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负责六年级语文的老师吴清云,送走了两位毕业生后,今年没有机会再带毕业班。“我以前教过90多人的班级,改作业改到手酸,那时根本想不到,我的课堂会变得只有1名学生。”吴清云说,做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一批批学生毕业、学有所成。在龙头小学,这个愿望很难实现。
暑假期间,学校的老师到村里去做家访,还到附近工地,询问务工人员知否有适龄儿童就学。他们了解到,该村有2000余人,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城市务工,达到就学年龄的每个年级都有10人左右。
校方认为,生源的流失增多,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密不可分。许多家长进城务工,也把孩子转去城市读书,或者选择到镇上的小学就学,龙头村适龄入学儿童逐年减少。学生们都进城了,乡村小学也就没落了。
海口市秀英区教育局副局长颜雪娇告诉记者,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出现像龙头小学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在秀英区,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区教育局将整合教育资源,只要有学生在学校,一定会配备教师予以教学。
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学者提出,乡村小学要寻求突围,还需寻求新的路径——共享。政府需要逐步消除自身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单一性,实现资源供给途径多元化,充分吸收社团组织,尤其是民主党派、企业家的投入,有效扩充基础教育资源的总量,缓解当前农村地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实现对现有基础教育体制的有效补充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