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迎接十九大特刊]文化改革发展:筑牢文化自信坚实根基(3)

2017-08-22 07:30:3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紧锣密鼓:先是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随后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鼓励各地参照国家指导标准制定实施地方标准,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提速。《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的发布,推动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共建共享。

5年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短板、提高效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工程,农村群众在家里就能免费听广播、看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则保证农民每个月免费看到一场电影,据统计,全国每年为农民放映电影800多万场。

我国还把公共文化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编制实施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精准施策、扶志扶智,启动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有关部门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实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中心工程,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持建设1万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16年,启动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推动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级文化中心建设的全覆盖。

内蒙古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惠及农牧民10万余人;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根据群众意愿,统一采购文艺演出送到村;浙江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00多个,打造农村文化综合体……近年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景象,正是党中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模式的生动写照。

“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还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6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模式,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