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南湖法院受理微整形美容假药类犯罪案件共31件50人,占同期生产、销售假药犯罪案件总数的62%和总人数的65%。
此类案件多发频发,主要折射出该行业存在“三无”隐患需引起重视。
药品无正规来源,网络销售成主渠道。涉案的整形美容产品,一部分是通过韩国等地非法进口,一部分是通过无资质的微商购买,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正规外包装和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
注射人员无资质,健康安全风险大。如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无任何医学基础,仅仅在培训班学习三天即进行微整形业务,甚至连基本的消毒措施都不做,最后被受害人举报被查。
无正规经营场所,执法查处难度大。这类案件往往以私人作坊为主,绝大多数没有固定经营地点,很多提供注射服务的案件在租房内、消费者家中、宾馆或者化妆品店内等。这些场所没有冷藏、避光等美容药品储存的必需条件。由于经营场所和交易手段的隐蔽性极强,给执法机关的查处带来很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