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78岁陕西老太拜祭抗日牺牲父亲 带着家乡黄土去祭奠

2017-07-07 16:46:22  华商报    参与评论()人

听说父亲死在战场上

童年的郑东香是爷爷带大的。因为父亲走了以后长期没有音讯,母亲为此思念成疾,在郑东香4岁的时候一病不起,不久撒手人寰。

上世纪50年代末爷爷郑兴财去世前,拉着郑东香的手告诉她说你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你要记得逢年过节给他烧纸钱。郑东香问爷爷听谁说的这些,爷爷说听邻村的人说的,邻村人说解放前和郑兴财的儿子一起在云南战场见过面。再后来,郑东香也偶尔会从村里一些年纪长的人口中听到一些关于父亲的碎片信息,比如说父亲长得很高大,再比如说父亲当年当兵是去打日本鬼子了,死在和日本鬼子打仗的战场上。当时,郑东香也曾追问过“父亲死在战场上了”这句话的源头,老人们说这是邻村一位老人说的,老人当年曾和郑东香的父亲郑发平一起去的战场。郑东香也曾去邻村找过这位老人,但被告知已经去世多年。

如今,看到云南苏泽锦女士传来的视频资料和照片,重新唤醒了郑东香的许多记忆,比如说邻村东赵村多年前的确有一位叫赵伯刚的老兵,和父亲年纪相仿,路上遇到她时经常给她说起你父亲当年如何如何。有一年赵老人也的确告诉过她说,你父亲死在了云南某某街,是我亲手安葬的。如今一对照,才知道当年老人说的某某街就是今天的施甸县由旺子街。

带着陕西黄土、皮影去祭奠

6月中旬,郑东香陆续给儿女们打电话让回家,开始商量去云南给父亲扫墓祭拜一事。多年来爷爷一直只是一个传说,如今突然在云南找到了墓地。这让郑东香的儿女们很是激动,几个儿女纷纷表示都要去陪母亲去云南给爷爷扫墓。

郑家人要去云南的消息传开后,近年来在国内致力于抗战老兵寻亲的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派人和郑家人联系,表示愿意承担郑家人往返云南的全部交通和食宿费用。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对华商报记者说,让我们感动的是,施甸老百姓几代人守护这些墓地,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找到这些抗战老兵的亲人。如今亲人找到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早日完成祭拜。

安葬郑发平的由旺子街是施甸县北部的一个坝区街道。据当地县志记载,1942年5月滇西沦陷后,远征军大部队进驻施甸,当时施甸有9.4万人,承载了远征军军10万多人的接待任务。远征军第11集团军的后方指挥部就设在由旺子孙殿。远征军后方野战医院和美国盟军医院就设在由旺子街,很多伤员从松山、龙陵等地运回到这里医治,当地百姓给伤员们送鸡蛋送米,让出住房,连小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准备一个熟鸡蛋送给伤员吃。

这些年一直为郑发平守墓的当地老人董接林说,听他的父亲等人说,郑发平当年先是在松山战斗中负的伤,随后被送到由旺子街的远征军后方野战医院救治,后因伤势太重医治无效死亡。

今天(7月7日)上午,来自陕西渭南的郑东香和亲属将带着陕西的黄土、皮影、西凤酒等地方特产前往父亲的墓地为父亲扫墓祭拜。

(责任编辑:杨晓晨 CN067)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