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周梅森卷入徐州一家地方银行的股权纠纷官司中。他称数年前匿名持有的该银行股份被代持的“朋友”违规抵押了,“朋友”资金链断裂,银行要收回股权。手持股权证的周梅森由此陷入一场涉及金额高达4000万元左右的股权纠纷官司。
以中国经济改革的亲身经历和反腐肃贪的真实案例为素材,以及早年在政府的挂职经验,周梅森创作出了《人民的名义》。
4月10日下午,在位于南京市某地16楼的工作室大阳台前,周梅森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谈人物:“达康书记”可能变坏
《21世纪》:现在“达康书记”这个人物非常火爆,是你想到过的吗?
周梅森:没有想到过,但我很喜欢这类型的干部。
《21世纪》:我过去也写过很多落马的官员,“达康书记”这样的人似乎不多见。
周梅森:这样的官员是大量存在的,但都是一种类型,有着共同的特点,能干,但都很霸道,这一点他们像“达康书记”一样。比如,当遇到类似丁义珍事件时,从来不先检讨自己,而是先找纪委书记,也就是将责任先推掉。
李达康这种干部其实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我在《绝对权力》就写过,以干事为名,就要集权,就要不受监督,怎能不出问题,于是发生了塌方式腐败。能源领域的腐败是一个典型。如果有第二部,他是要变坏的,可能会“进去”。小说留下了尾巴和悬念,李达康下一步会成为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