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湖北十堰的宋女士在打扫卫生时,手里的拖把尾部塑料头脱落,拖把边缘锋利的不锈钢管径直戳在了宋女士的手腕上,伤口长达7、8厘米,缝了20多针。
2015年6月,湖南长沙的一个2岁宝宝在家玩耍时,用手掌拔扫帚头,手掌搓出了一圈深深的血痕,
导致肌腱断裂,关节囊破坏,
右手需石膏固定3周,之后还需做功能锻炼。
2014年5月,江苏南京市的丁先生在家拖地板时,拖把顶端的塑料头突然掉落,由于拖地的动作有个惯性,拖把杆一下刺到丁先生的
左膝内侧,瞬间血流如注。
钢管+塑料把手≈拖把“标配”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扫帚、拖把的杆子少部分是木质的,而大部分是不锈钢和金属材质,杆子的顶端配有直接套在钢管上的塑料把手,但很少能看到有产品使用螺丝等固定。
扫地致手指骨折手筋断裂 问题出在扫把上" data-ratio="0.75" data-src="http://mmbiz.qpic.cn/mmbiz_jpg/qO4Uo4yWJaoeStkAKTbDl3bvLQbic0R8JxjorCrJNuDPUCPxG0jBVZjy5L9vNznCLbp7SjCNUFEUoabTmRx3CEg/640?" data-type="jpeg" data-w="640" width="auto" _width="auto" src="http://img0.utuku.china.com/uploadimg/news/20170328/de8e2bb0-2bdd-40e1-b328-e00abe1dc3f6.jpg" data-fail="0"/>
虽然,一些扫帚、拖把的包装上写有类似“小心被夹具所伤”的提示字样,还有对胶棉的卫生和使用保养的提示,但就是没有对塑料头和钢管的安全作出提示。
据了解,目前扫帚、拖把并没有对应的国家标准,多数扫帚、拖把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且企业标准也仅是对拖把的外观和金属杆的材料作出要求。而隐藏在塑料头之下的钢管口能不能算是外观,也无法定论。因此,对于扫帚、拖把顶端的塑料头的固定情况和钢管的安全性能更加无从谈起。
谨防
生活用品藏“杀机”
大多数受伤者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手部保护措施,不注意安全细节所致,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家务劳动中最好戴上手套,使用工具要量力而行。
一旦发生受伤出血情况,医生建议,可先用较干净的布或纱布包扎伤口,然后尽快到医院处理。因为戳伤伤口一般伤口较深,需要进行伤口探查处理,检查是否有脏东西和异物存在。接下来要清创缝合,并遵医嘱打破伤风针,必要时,还需服用抗生素。戳伤多发生于软组织部位,一般不会造成骨折,但最好在伤口缝合后,拍个片子检查下,看是否伤及神经或肌腱,避免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