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之后,他一度以为服装师的预言应验了,《乡爱》拍完,隔了一年还没播出,之前拍的《马大帅3》都要播完了,还没《乡爱》的消息,这是啥情况?
那时的央视一套黄金档是最牛的播剧平台,想上央视一黄是要排队的,《乡村爱情》终于等到了,王小利回忆说:“播完第七天,我在天津演出,我们上塘沽的洋货市场,‘哗’好家伙一大群人围着,我到哪个摊儿上,呼啦围一帮,都说这是《乡村爱情》的刘能。”
如今再回忆当初的疑惑,刘能颇为感慨,《乡爱》的剧本貌似不同寻常的结构,如今成了它最大的特色。
《乡爱》长播长红11年的“魔力”:接地气
《乡爱》中许多演员的演技,强于市场上大半剧的演员。
这个说法略有些松动,却并不夸张。当然,《乡爱》有着绝佳的先决条件,演员演的是他们熟悉的人物和情景,说的是自己熟悉的方言,彼此合作多年,创作氛围熟悉、表演状态放松。
(1)“观众要看的是流畅的表演,而不是花哨的镜头”
演员的表演看似随意,但导演周英男介绍,实则这种随意,也是源自主创团队的一种“刻意”。
“我们导演对这些成熟演员,主要做的工作有两点。第一,不要他们按照剧本来照本宣科。在对词的时候,第一遍我们照着剧本来对,让演员了解本场的行为目的是什么。然后我们就会让他们放下剧本,用自己的话,用人物的话,用大家共同感觉最幽默的方式再来重新对词,加东西,直到大家都认为这场有意思了,再开始到现场走戏。
走戏的第一遍,还是来做加法,词相对固定了以后,再从行为、肢体上找“包袱”,调度也相对固定后,摄像灯光等开始架设机位、布光,各部门调整,然后才开是我们非常必要的第二项工作,开始往回收。把一些设计的过于夸张的,比较飞的开始做减法。争取还是往生活方面拉一拉!”
(2)接地气:人见人烦的谢广坤,都有死忠粉
《乡爱》的创作也在向民间汲取着养分。拍剧时,周英男在一场戏的转场中独自在村里溜达,看到一位四十左右的妇女搀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走路,“老大娘可能是刚从城里医院看病回来,俩人走的较慢,当我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听见老大娘和妇女说:’现在这体格子算是完啦,出门踢蘑菇上都能绊个跟头!‘我听了以后忍俊不禁。踢蘑菇上都能绊个跟头,这就是老百姓的幽默,夸张与写实同在,消极与乐观并存。这就是接地气,这就是生活!”
《乡爱》中的语言、情节,不少都来自于日常,演员用这种方式塑造出的角色,往往会给主创意想不到的结果,周英男在拍摄一场戏时,和村里来看拍摄的大姐攀谈起来,聊到剧里最喜欢的角色,大姐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谢广坤”!
画风正了,情谊浓了!得知自己能重回,长贵高兴地跳起来了
说到《乡爱》最初的剧情,导演周英男觉得,能够看出当时电视台在尺度上的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