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此前大手笔投资网红Papi酱随后又立马退出,是《罗辑思维》主讲人,也是《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的制片人。
这个全新的阵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但是高晓松退出《奇葩说》的消息传出后,网友们依然表示:没有高晓松的《奇葩说》感觉缺少了很多,那么这个“矮大紧”的中年人的魅力究竟来自于哪儿,我们不妨也来看看!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高晓松
1969年冬,一个名叫高晓松的孩子,
在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呱呱坠地了。
高晓松和妹妹高晓江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高晓松,
等于在脑门刻了两字:学霸。
他中学读的是北京最牛的北京四中。
且是A1班——成绩前50名的尖子班。
爸妈已替高晓松规划好了人生蓝图:
“读完清华,就到国外留学读博,
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科学家。”
打小,爸妈就培养他学习琴棋书画,
只是妈妈万万没想到——儿子的诗和远方,
不是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
而是成为一个懂点科学知识的艺术家。
高晓松抱着那把吉他,开始了浅吟低唱。
老狼和高晓松
1988年,高晓松上了大一。
念了两月后,实在觉得没意思。
“我不喜欢数理化,我爱音乐。”
他提出组建乐队,爸妈不让。
一家子科学家怎能允许子女成为艺人呢?
妈妈说:“你敢拿把琴就走吗?”
晓松答:“我敢。”
念书也不正经,整天想着乐队。
他从北京各高校东拉西凑,
找来蒋涛、戴涛、赵伟、老狼等人,
就这样组建起了“青铜器”乐队。
没有经费,乐器超级烂:
“吉他和贝斯不超过一百块钱,
没有鼓槌,就用刷子把替代,
音箱是用电子管收音机改装的。”
几个人就带着这堆破烂玩意,
坐在清华礼堂旁边那片大草坪上,
对着夕阳、对着啤酒、对着女生,
把过剩的青春荷尔蒙化成纵情嘶吼。
生活本身是没有色彩的,
你将它涂成灰白,它就赠予你冷清淡漠,
你赋予它彩虹,它就还你一根甜甜棒棒糖。
在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中,
我们或许忘了自己原本还拥有变出玫瑰花的魔力。
无论你将来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上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先从遇到自己开始。
你不将就生活时,生活才会厚爱于你。
一如高晓松所言:
等我把所有喜欢的事情都做了,
才能勇敢数着日子,等着永逝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