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战胜马云贴身保镖
□他,成都弟子达到几千人
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刘小胖在易园练习太极。
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的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早春。
枯树新芽,生机勃勃。
成都,易园园林博物馆,站着一个人,就仿佛已与这大地春色融为一体。
因为他太安静。因为他已将太极融化。
那是一种已深入骨髓的淡漠与沉静,却又偏偏带着种逼人的杀气。
他淡漠,也许只因为他已打败过太多对手,有了寂寥的味道。
江湖中不认得他的人并不多,不知道他这个人的也不多。
如果一个人要名满江湖,只有放下手中的拳头,特别是要放下曾经打败过马云贴身保镖的拳头。
他就是刘小胖,一位名字萌萌哒的北方大汉,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
如果有人上门踢馆,他只有一个方式:一杯茶、一本书、一个理,慢慢讨教。
江湖险
风云出我辈,江湖岁月摧。
一战成名马云贴身保镖曾败他手
太极拳,很近。陈王廷,很远。刘小胖,就在这中间。
一个经过许多年渲染的传说,会让太极拳有些玄幻,如叶孤城那辉煌至极的天外飞仙,有传而不亲见。
幸而有刘小胖,带来几分神奇的陈家沟。
2月25日,成都易园,太极拳馆。
刘小胖,一身灰色亚麻唐装,身长七尺有余、阔鼻大眼,气场很大。功夫,不显于形,而含蓄内敛。
1988年,陈家沟,太极甚盛,老妇幼孺,无有不练。8岁的刘小胖,夹杂其中。四年习练,无大成就。
12岁始,舅父陈俊凌授教太极拳法。一练8年,毛头小子本领渐强,好斗之心渐起。
神秘的江湖,开始诱惑这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
江湖是什么?古龙说,江湖就是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
20岁的刘小胖,懵懂之中,闯入江湖。马是骑不成了,那就打出一片天下。
2000年,刘小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场比赛,中国焦作(温县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擂台赛。囊括国内外160个太极拳团队,其中外国团队20个,高手云集。
刘小胖赢了,拿下了男子太极拳推手75公斤金牌,一战成名。
那场比赛中,有一个人后来很出名,那时败给了刘小胖。他叫李天金,如今是马云的贴身保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就绚烂。
刘小胖引以为傲的比赛,是2005年,代表徐州体育大学参加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擂台赛。
有一个人很难打,他叫“天津跤王”,体重280多斤,而刘小胖才180多斤。
体重与拳头,总有一个会说话。刘小胖把太极里的“四两拨千斤”,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是武侠小说中的“沾衣十八跌”。
跌跌不休,摔翻两次,“天津跤王”败了。
这就是太极,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
江湖飘
身跨骏马背,奔腾万里程。
不再漂泊扎根成都
兄弟间有个照应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事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擂台赛,刘小胖最后一次以参赛选手身份,亮相江湖。
打拳,某种程度上,要有闲有钱。
迫于生计,刘小胖退出赛场,四处授拳。徐州、南京、佛山,始终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地方。
2003年,因为旅游,刘小胖第一次来成都。没想到,不解之缘就此结下。
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林。刘小胖认识了一群喜欢练陈氏太极的朋友。他们说,成都少有正宗的陈氏太极授拳老师,有些人专门跑去陈家沟学习。
功夫在身,何愁师傅,刘小胖有了些念头,但没留下。
有些事,注定要看缘分。时隔两年,弟弟刘小亮在成都结婚,刘小胖又来成都。
哥哥漂泊,弟弟难安。劝刘小胖留在成都,授拳之外,兄弟间还有个照应。
成都,出名并不是以麻将,而是闲适。太极的底蕴,就在闲适中慢慢舒展。这是城市的气象,暗含着武林的风云。
2006年,多方权衡之下,刘小胖决定告别佛山,扎根成都,安心授拳。
人生动静,有如拳理: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江湖难
吐丝何其缓,闪电何其疾。
学徒众多名气打响
老外慕名而来
女人,可以令你的生活幸福如天堂,也可以令你的生活艰苦如地狱。
刘小胖的女人,就是前者。
“她陪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很感谢她。”刘小胖的妻子崔金金,跟随一同来成都创业办馆。
一起学艺,并肩看日出日落。刘小胖和崔金金,是在陈家沟练习太极拳时相识相知,并走到一起。
通常,遇见一个同甘共苦的女人,男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
成都的授拳之路,很艰难。开设的第一个班在成都西北桥的废弃小学,当时,只有一个学生跟着学拳,学费自然便宜。
以至于刘小胖交房租也很困难,虽然,连续吃了一周白菜充饥,夫妻俩也没有选择放弃,也没有离开的念头。
为了站稳脚跟,来成都的前三个月,刘小胖经常与本地武林高手切磋。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峨嵋派一拳师上门讨教功夫,没想到,一招就被打翻在地。不打不相识,那位拳师转而拜刘小胖为师学习太极拳。
传奇就此书写,写得有些骄傲。刘小胖在成都的每次比试,都未败过。陈氏太极传人,在成都的江湖中,打出了名气。
慕名而来的学员渐渐多了,没有合适的授拳点,他索性带学员在天府广场旁边授拳。
拳与形近,拳与意合。天府广场本身就是一个太极阴阳图,这里的氛围非常适合人们沉心练拳。
这一教,就是十年。
2016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和实地考察,刘小胖的太极拳馆,终于在环境优美的成都易园园林博物馆成立。
如今,刘小胖的弟子从一个人变成了几千人,年龄从五六岁到八十多岁。还有从国外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老外十多人。
名师出高徒,在成都举办的太极拳推手擂台赛上,刘小胖的学生弟子,连续三年包揽擂台赛前五名。
这就是传承。武功,犹如气度,需传授方能达到巅峰。
江湖归
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
胜败若何
打来打去不如喝茶讲理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
刘小胖在练拳、授拳之余,开始潜心钻研太极的阴阳之理。
当初,陈王廷结合阴阳之理、易学之妙和中医经络学创立了太极拳。近几年,刘小胖细阅《易经》和一些中医书籍,提升自身的武德修为同时,也在寻求太极拳的精妙、奥理所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武德的提升也便于教授学生的太极拳理,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武德。
武功的成就,与修养大有关联。太极拳练到中后期不能仅停留在拳法招式上,而要在拳理和武德上下功夫,这是一个由内而外提升的过程。
“年轻的时候总是争强好胜,不舒服不怕打。”刘小胖哂笑。名声,有时就像是个包袱,一个永远都甩不脱的包袱。
若有人上门踢馆,刘小胖不再像以前那样气盛接招,而是给他们泡杯热茶,坐下来,以太极的拳理文化,慢慢讨教。
一杯茶、一本书、一个理,这就是刘小胖对太极拳认识的重要转变。
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贴。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太极拳,看似老者在公园里的活动体操,其实不然。刘小胖的理解,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活筋通脉,实则重视实战性。只是多年的演变,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更为突出。
太极,没有电影里神乎其神的技巧,导演为了追逐艺术效果和票房收益,曲解或夸张了太极拳的效用。
“陈氏太极,可以传授给每一个感兴趣的人。”刘小胖的目标很纯粹。
剑如歌,刀似曲,一梦入千秋。拳到神明处,太极归无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帆实习生高昊焜摄影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