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记者“冒死”亲测福岛核辐射:仪器震得手麻(2)

2017-02-25 07:32:54  瞭望智库    参与评论()人

但对于信息披露,日本政府和东电却的确是三缄其口,若不是媒体步步追问,很多真相至今仍不会公开。

如2013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每天有至少300吨遭受核污染地下水流入海洋。而这种情况可能从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就一直存在。这一做法受到国际社会强烈指责。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报告说,在北美太平洋一侧沿海检测出了来自福岛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质。日本海洋大学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果。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由于数据匮乏等原因,仍难十分准确地估计对周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而来自日本官方的信息,几乎一律是“核事故影响有限”“善后处理进展顺利”。

除了瞒报和掩盖信息,日本政府却还推行这样的政策:

日本政府诱导游客前往核事故地点

3

日本旅游还能不能去?

诚然,目前除了福岛县内邻近第一核电站的部分区域,日本国内整体空气核辐射水平已大幅下降,包括东京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已降至“3·11大地震”前水平。

但环境和食物风险仍在。福岛大学环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综合多个观测数据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泄漏的放射性铯137的总量约为此前东京电力公司公布数值的1.5倍。而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在鱼类和贝类体内随食物链富集。

核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岛近海的海产品被禁止捕捞上市,中国也禁止进口福岛等日本10个都、县的食品。

日本政府正推动有关国家和地区解除对灾区及周边各县食品的进口禁令。

综合上述,如果要去日本旅游,以下三点希望在出发前能慎重考虑:

一、事故扩大的隐患。记者亲测可知,福岛核事故危险等级仍非常高。而日本地震常发,也有海啸威胁,目前泄漏事故的控制仍有很大问题,这类隐患不可不虑;

二、政府隐瞒诱导的危害。相较于隐患,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的处置能力不仅让当地民众担心,也让国际社会忧虑。从“堆芯熔化”到“偷排污水”,福岛事故还有多少危害是在大气辐射测量数值上体现不出来的,仍难以轻下结论。而与此同时,政府却仍在引导外国游客前往事发地旅游。

三、食品等环节的污染。即使不在隔离区,土壤、菜蔬、海产品等环节的污染仍令人忧虑。在日本选择刺身等食品时,仍需要十分小心。

4

为何要去福岛?

有网友提问,我们更关心东京大阪的辐射情况,为何要派记者去福岛核泄漏地如此危险的地方?有何意义?

此次前往采访的记者华义如是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惨祸的源头,走进核电站才能获得对事故以及各方面影响最直观的印象。因此,作为驻日记者,这一次我没有丝毫犹豫。

福岛核泄漏有大片的核禁区和机组内部核残渣这样的巨大风险,还有核污染水问题、儿童甲状腺癌多发等需要继续追究真相的问题。我同时也想报道核电站外20公里、50公里乃至200多公里的民众生活现状,让大家对福岛核事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此次福岛第一核电站之行收获很大,核电站周边无人区的惨象,机组附近超高的辐射值以及工作人员艰难的作业环境等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

这些都将有助于我今后更好地报道有关新闻,力争把客观真相传递给国内读者。

福岛核辐射的隐患、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的作为以及事故对个人对当地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若不通过记者一线的采访、观察就没有说服力,也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关注。

去不去日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的权利,但前提是充分了解现状和态势。

作为中国记者,我们有责任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们的同胞。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