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男子坚持照顾残疾“兄弟”34年 比亲兄弟还亲!
李永和背着窦小伟上班
李永和背着窦小伟上班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东华/摄
河南商报记者 王琦
平顶山有一对同岁的“创业合伙人”,他们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认识34年来,两人相互扶持,从小学到现在,李永和背着不能走动的窦小伟上下学、上下班。
春节期间,两兄弟的事情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后,反响强烈。2月3日,河南商报记者实地探访,为您讲述兄弟俩之间的故事。
[探访]
两兄弟的诊所很火爆
节后第一天患者不断
2月3日下午,平顶山市伟和疼痛门诊,不大的诊所门口,无障碍通道格外显眼。
刚吃过中午饭不久,候诊的患者已经有3位。
窦小伟的爱人权伟敏正在简单询问患者病情,“小伟马上出来,中午一直没空,直到1点多才吃上饭。”
当天是诊所节后第一天开门,从早上开始,窦小伟就没停下来过,患者一个接一个坐到他面前。
“(李)永和正月十二左右会从东北回来。”窦小伟说,他走亲戚去一趟不容易,路上还要耽搁不少时间,这个“假”要给永和放得长一些。
李永和的假期长了,窦小伟和妻子的任务就重了。“节后患者多,看病的事儿又不能着急,我俩有点忙不过来。”权伟敏说。
[缘分]
身有残疾的他
多亏了这位好兄弟
两人的故事要从1983年说起。当年窦小伟8岁,由于患有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他行动困难,直到当年才被学校录取。
开学第一天,由于没能给想出去的同桌让地方,他被不知情的同桌推倒在地。而扶窦小伟起来的,正是李永和。
当时,窦小伟的双腿还勉强能走路,李永和就常和他一起在下课时到外面转转,上学、放学路上帮忙拿东西。
而到五年级时,窦小伟开始长高长胖,他的腿却越来越差劲儿,走路一定要有人架着。从这时开始,李永和就在必要的时候,把窦小伟背起来。
到初中时,窦小伟已经完全不能走路。为了能更方便地照顾他,李永和主动请求老师把自己调到窦小伟班里。上学、放学、上厕所、课间活动,窦小伟都要靠李永和背。后来,窦小伟家人看孩子辛苦,弄了辆自行车供两人使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高三那年,学校搬到在郊区的新校区,学生需要住校,李永和的任务更重了。
高中毕业后,两人又一起考进洛阳医专平顶山分校学习临床医学。窦小伟这时体重已经100多斤,从宿舍背到教室,来回上下楼梯,李永和中途要停下来休息好几次。
[打拼]
共同“立业”开诊所
刻苦钻研终被认可
1997年7月,两人大学毕业,窦小伟在找工作过程中受尽挫折。李永和的工作机会倒是不少,不过都被他放弃了,“想着小伟没着落,我咋能就这样去工作。”
怎么给两个孩子找个谋生的门路?本是医院医生的窦小伟的父亲窦建政提前退休,带着两个孩子开起了诊所。
可没想到,一年半后,窦建政就去世了。窦小伟说,老医生没了,大家信不过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诊所的生意可想而知。
怕李永和被连累,窦小伟劝他多次,让其“自谋生路”。可李永和怎么也不愿意离开,“两人从小就在一起,这时候我走了,他咋办?”
为了把诊所开起来,两人又选择到一医院专门就疼痛病症学习了两年,他们还在窦建政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类似病症的独特中药配方。
2000年,伟和疼痛门诊开业。“伟和”二字取自两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慢慢地,他们的医术被患者认可,来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窦小伟说,患者有新疆的、四川的、青海的,他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在诊所内,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本不大的空间内挂了十来幅锦旗。
[坚持]
背着他上下班
交通工具变了几次
小诊所站住脚后,两人先买了一辆摩托车用来上下班。
后来,两人又买了汽车,上下班更方便了。“永和每天比我早出门,还要比我晚到家。”窦小伟说。
每天早上,李永和开车到窦小伟家,用轮椅把他推到车前,再把他背起,让窦小伟坐到副驾驶座上。到了诊所门口,李永和再把他背下来放到轮椅上,然后推进诊所。
下班后,李永和再把早上的这个过程反过来走一遍。
条件好了,不用风吹雨淋,可窦小伟对李永和之前的付出如数家珍。
窦小伟回忆说,初中时,有次冬天下大雪,在上坡处,李永和准备先把他背上去,再把自行车推上去。没想到,李永和背他时脚下打滑,为了不让他摔到地上,李永和直接跪到地上。到学校,李永和腿上的血已经和裤子粘到了一块。
[感慨]
“如果不是他
不会有现在的我”
在和爱人确定关系时,李永和就与妻子说清楚:“我有个兄弟需要照顾,结婚后我还要继续照顾他。”
妻子有过犹豫,之后也产生过怨言,不过最后都理解了。
窦小伟说,不是李永和从中帮忙,自己不可能有现在的家庭、工作。权伟敏也说,李永和这些年没少帮他们忙。
而李永和也对窦小伟充满了感激。他说,初中毕业后,自己曾读了一段时间的中专,之后才到高中就读,如果不是小伟从中相劝,自己现在的职业可能是务农。
看到李永和妻子的工作不稳定,窦小伟就让她和权伟敏一块儿到郑州学习小儿推拿,并出资在平顶山开了一家店。
这些年,两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每年还会抽出时间一块儿去旅游。
有人说是李永和成就了窦小伟,也有人说是窦小伟成就了李永和。可他俩都说,真正熟悉他们的人,从来不会说这样的话。
[声音]
两兄弟的事情被《焦点访谈》报道后,窦小伟、李永和成了“名人”。窦小伟说,不少同学、朋友打电话、发微信,说在电视上看到了他俩这34年的情谊。
微信公众号“老徐说球”:我高中时和这俩兄弟在同一所学校,同学之间还讨论过“背着一个同龄人到底累不累?”“要是换做我们自己,可以坚持多久?”类似的话题。坚持,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你自己都不可想象的巨大力量。
@荷兰蛐蛐购购屋:待我们如兄弟姐妹的不一定源于血缘关系,人间自有真情在,感激一路走来,帮助过我们的人!
@北忆翎:并非血肉同胞,但情谊甚比血肉同胞。
@suzan952100:朋友就是这样,在不停地付出也在不停地收获,而不计较得失。
来源: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