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莆田“假鞋之都”调查:白天鬼城 夜里鬼市(4)

2017-01-15 20:18:07  深一度    参与评论()人

李默说,一旦发现有人售假,他们会沿着售假者向上溯源,伪装多重身份去制假窝点探访,获取更多信息,最后联合品牌权利人和公安执法力量打掉制假窝点。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一些假鞋的制假窝点开始将工序分解到不同作坊生产,打掉一个作坊,其他工序窝点发现后马上就找其他地方生产。

售假造假的人也在不断换着法子应对打假。一些屡次被打击关店的售假者有了“前科”,店铺注册不下来,开始花钱购买外地已注册的店铺,在一些售假比较严重的地方,为了减小被审查的风险,这些人用买来的店铺登录时,会用各种作弊手段更改IP地址,造成该店铺是在外地登陆的假象。

品牌权利人的不配合是让李默觉得打假艰难的另一个原因,“打个比方说,假如判定一双鞋子是假货,那么除了这个鞋子的品牌方,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资格去判定。但有的品牌权利人并不愿意进行鉴定,因为他们不想给外界造成他们有假货的印象。”

在林觉和李默看来,打假绝对不是某个部门单独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政府、品牌权利人、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他们觉得源头打假在制度层面仍然需要加强,比如在公示处罚信息方面,2015年11月17日,《工商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的意见》出台,其中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查处网络商品经营者线上线下销售不合格和假冒侵权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以及拒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等违法行为;涉及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应当移交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要将行政处罚结果记入企业信用档案,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有媒体梳理了意见出台后16个省市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的流通领域商品抽检结果,并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输入其中203家被抽检产品不合格企业的名字,发现抽检不合格产品后处罚公示不足10%。

李默更愿意用“无力感”去形容多年的打假经历,这种无力感常出现在跟制假售假者的博弈中。有时他们跟警察、品牌方花了大量时间,终于锁定一个假货仓库,但冲进门却发现那不过是制假售假者戏弄打假者的一个障眼法。“屋里只有一个孕妇和一间堆满退货快件的屋子,孕妇跟我说有人给钱,让她在这间屋子里收退回来的快件,退件可以自行处理,其余的她什么都不知道。”

回想自己打假的经历,李默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希腊神话里推石头的西西弗斯,“没有尽头。”

(责任编辑:高宗影 CN060)
关键词:莆田假鞋调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