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是华裔乖乖女,却雇了3个人杀害自己父母……
詹尼佛曾是个好孩子,她聪明、刻苦、听话。可后来,她却雇了三个人去杀害自己的父母。谋杀行动一切按计划进行,唯一意外的是她的父亲没有死。
2010年11月8日晚上10点多,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一个中产阶级居住的小区内发生了凶杀案。三名歹徒从前门进入住家,将户主夫妇带入地下室枪决。母亲当场毙命,父亲因子弹射偏侥幸未死。24岁的女儿詹尼佛幸免于难,被绑在楼梯上,挣脱捆绑后用手机报警。
警察很快发现了漏洞。经过四年的调查,十个月的审理,真相大白。原来是詹尼佛和她的男友丹尼尔雇人预谋行凶,计划杀死父母后,继承遗产后共同生活。认识他俩的人都很吃惊,詹尼佛从小就是“乖乖女”,对父母言听计从、为人友善,而丹尼尔开朗热情,属于阳光男孩。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警察在办案
詹尼佛4岁开始学钢琴、花样滑冰,从小获奖无数,如果不是韧带受伤,原计划要冲击2010年冬奥会。上了中学后,学习成绩从A降到了B。因为怕父母责骂,高中四年她都假造成绩单。谁知12年级微积分不及格,她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原本录取她的大学也撤回了录取通知。还是因为怕父母失望、被责难,詹尼佛继续撒谎,她每天去公共图书馆伪造笔记,做些零工,晚上“放学”回家。直到她谎称去上班,才被父母揭穿。
詹尼佛·潘
发现真相后,父母对她严厉制裁,没收电脑、手机,让她和男友断绝来往,计算她汽车的里程数以控制她的活动路径。加拿大允许未成年人16岁开始打工,18岁可以独立生活。很难想象22岁的詹尼佛竟然不敢、也不愿意离开家,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独立生活,宁愿默默承受父母的管制,偷偷地和男友联系。
詹尼佛·潘的父母
男友在劝其独立生活无效后,主动提出分手。这就更加深了詹尼佛对父母的恨。最后,詹尼佛动了杀心,男友也跟随加入到计划中。当她的父母被歹徒用枪指着时,父亲用广东话问母亲,歹徒是怎么进来的?母亲说不知道。他们根本想不到,是他们多年对女儿“爱”得太深,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在被歹徒处决前,母亲还恳求凶手,不要伤害他们的女儿。
詹尼佛·潘和弟弟从母亲的丧礼上出来,当时警方还没有拘捕她
他们一直在用爱和希望伤害女儿
詹尼佛的父母是越南华裔,多年前移民来加拿大。通过努力奋斗,买房置业,日渐成功。他们对詹尼佛姐弟的教育也很重视,总希望孩子能更上层楼。
小的时候,詹尼佛训练、学习压力大,晚上10点多才能睡觉,假日无休。于是她学会了用自残来解压,经常割伤自己的前臂。
初中毕业时,由于未获得优秀奖章、没有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詹尼佛开始厌倦学习——父母和她都不习惯“失败”。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学会了假装高兴。
女同学都化妆,她不会,也不被父母允许。她也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不许去同学家里,更不许谈恋爱。22岁之前,她没有去过夜店。
父母把她禁锢在他们理想的轨道中,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牢笼。
她不会抗拒,而难以消散的怨气令她挣扎、发狂,内心越来越分裂。
詹尼佛的境遇在华人家庭非常普遍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努力缺乏肯定、赞美,唯恐孩子骄傲。
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总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功课要好,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都不能落下,还喜欢拿孩子去和别人比较。
课外班就是补课,孩子不擅长什么补什么,而且非让他们上家长喜欢的课。
无论家长自身的状况如何,孩子的培养目标一律是“精英”。
孩子没有时间成长、享受生活,而是在被用各种手段尽早催熟。
“我感觉自己就像轮子上的仓鼠,总是在忙于满足完全由他们决定、也总是无法达成的各种期待。”
2015年8月9日,在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中,作为评委的董卿谈到自己的童年,泪流满面。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1000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
如果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只能和父母撒谎是去同学家学习,因为父母禁止她参加这类活动,最喜欢看到她看书和运动。
中学毕业由于想报考艺校,遭到父亲的暴打。一度让她想到以自杀威胁父母。
董卿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报社总编,母亲是大学物理老师。虽然董卿在节目中感谢父母的培养,但他们的严厉教养给成人后的她带来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董卿忆童年往事泪崩
从一岁多就被父母带着徒步旅行的江西小姑娘雯雯,经历的是另一种严苛。
“从没上过幼儿园,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
雯雯成了中国最小的背包客,网络达人。
有的健康专家说,这个运动强度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的专家说,如果节奏适当,还可能承受。
父母是一番苦心,认为“锻炼体质、培养吃苦更有用”,计划让她在上小学前完成环球旅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每年舍得花20万带孩子出来徒步,也是蛮拼的,不过他们可能没想过,学龄前的儿童也有权享受温柔、懒散的时光,在屋子里舒舒服服地待着,玩玩玩具,跟小朋友做游戏,学学儿歌,看看卡通片,和家长撒撒娇。
中国最小背包客雯雯
家长们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愿望,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以功利为目的的“爱”,堪比利剑
给孩子制订一个个无法完成的计划,是用任务来压榨他们的生命。
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是以冷漠浇灭他们的热情。
严厉地责骂、甚至体罚,是拿情绪的怒火烧毁他们的自尊,是在他们稚嫩的心田中灌输仇恨。
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较,是在反复地摧折他们的自信。
将一个没有自信、自尊的“忍者”推向社会,他们会收获怎样的未来?
一个不会自爱的人,又如何能爱别人?
其实,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让他们明白拼搏是为了自己,他们才能坚持一生。
培育品德和爱心,比争取全忧的成绩单更重要。
这个过程缓慢、不容易,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
詹尼佛的案子2015年初宣布了判决。詹尼佛和她的男友都被以一级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释。她的弟弟和父亲申请禁止与她交流,她永远不可能与他们说话了。弟弟患了抑郁症,搬到其他省份,隐瞒身份。父亲寄居在亲戚家,身体的伤痛和不堪回首的往事终日令他生不如死。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儿女。”
如果詹尼佛的父母早知道有今天,他们一定不会让孩子那么拼。
是让孩子作为人去成长,还是将他们打造成冲锋陷阵的机器以便获取未来的成功?
成长对谁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