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这款国内真人秀鼻祖真到揭露人性阴暗面 被禁了!(7)

2016-12-17 17:28:36  今日头条    参与评论()人

3.

生存游戏中的社会学隐喻

《完美假期》只是个游戏,一场对古罗马斗兽游戏的温柔戏仿,相似的影视文本还有《饥饿游戏》,可看成一种“面包与马戏”的大众娱乐机制。但在麦克卢汉的媒介观中,游戏也是“人的延伸”,“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他把游戏称为“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那么,随着《完美假期》在冰火两重天的舆论中落幕,这场生存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本身也就成了一种社会学的隐喻。

游戏初期,李旭和龚克悄悄促成“年轻人”结盟,人为将“中年人”和“年轻人”分野,以吴静为代表的“中年人”被结盟的“年轻人”迅速边缘化,最终对游戏规则理解较为迟钝的中年人均被淘汰。

阅历丰富的中年人被淘汰有诸多原因,对节目组的天然敬畏使他们几乎没有反抗(或者解构)游戏规则的意志——颇似封建“君权神授”思想下的农民,将节目组当救世主,对自身处境永远抱有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幻想。

中年人将“假期”看作一个“美德游戏”,节目组与规则凌驾于选手之上,试图在规则之内用乌托邦式的温情、友爱博取年轻人好感。但他们有所不知,从小就在一系列求学、就业体制中体验丛林竞争,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熏陶下成长的年轻人,早已勘破了中年人处心积虑的“温情”,权威意识薄弱的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反抗意志,于是在对游戏规则灰色地带的解读中,他们第一周便悄悄结盟,将还沉醉在“美德游戏”中的中年人一举拿下。

这是“天赋人权”的反抗意识与现代社会政党制的胜利,而等待着节目组“救赎”的中年人到淘汰也参不透其中的秘密——第三周被淘汰的“热心大叔”陈桂阳在知晓年轻人的结盟后,不出意料地勃然大怒,“他们破坏了比赛的规则!我以为比赛是不可以结盟的!”当然不是不可以,只是中年人想当然把“毛孩子”当成自己“美德游戏”对象的同时,深谙“生存竞争”法则的“毛孩子”早已经将中年人的乌托邦变成了修罗场。

三对情侣的爱情也值得玩味。除了精神空虚、朝夕相处萌发的好感,还有出于“生存”而产生的结盟需要,节目组引入观众投票机制后,爱情又变成了为满足观众“窥私欲”而带有表演性质的行为。就好像《饥饿游戏》中的凯特尼斯知道观众喜爱她和皮塔的爱情故事,于是成功表演一场殉情戏码,为自己争取最高人气。“假期”中的选手也清楚大众的兴奋点,自觉将隐私曝光在镜头下,表演出符合大众心理的浪漫情节——因此情侣们的场外票数总是高于落单选手。

这款国内真人秀鼻祖真到揭露人性阴暗面 被禁了!

最后胜出的三人,湖南大学硕士生龚克、外企白领李旭和湖南师范大学大四女生徐琦,象征着当代社会“生存竞争”中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淘汰结果。就如麦克卢汉所说,游戏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那么游戏结果也成为这种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运转下的一种普遍结果。历数美国《幸存者》(Survivor)中每一季的获胜者,Richard Hatch、Jenna Morasca等都代表着某种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中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外表迷人,运动健将,策略玩家,社交高手等。而《假期》中的三位胜出者也颇有共性——高素质、高智商、教育背景优秀、年轻有为……这类人也确实是当代“社会达尔文”竞争中容易“幸存”下来的种子选手。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


    首页上页...45677
    (责任编辑:曲格林 CN064、李东舰 CN031)
    关键词:真人秀鼻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