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阳光这两年的爆款剧,不管是《琅琊榜》《伪装者》,还是《欢乐颂》,都是以胡歌、刘涛等明星来带新人的方式,而非全部采用新人演员。”钱晓鸿说,这种做法满足了电视台和广告商的预期,保证剧作能够顺利卖出,“说到底,做剧卖剧是一门生意,而并非只是为了艺术。”他表示,自己这两年经手的项目也开始“转向”,“即使有些年轻演员在演技上不成熟,但他们有市场号召力,会让剧的卖相更好。”
网站入局
热衷哄抢明星爱烧钱买剧
除了传统电视剧购销体系的“唯明星论”,助推演员片酬的另一股力量来源于视频网站。
从《甄嬛传》30万元一集的网络价格,到如今《如懿传》900万元一集的网络售价,视频网站堪称播出平台中的最大金主。在年底各家视频网站的招商会中,一线大剧的身影也处处闪现,仅腾讯视频一家就宣布将在明年网络独播或网台联播近20部一线大剧,包括剧王《如懿传》、孙俪新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鹿晗电视剧首秀《择天记》、杨幂新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及《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等。
“在传统的电视剧购销体系中,如果说电视台形成一种约定来抵制高片酬,也许还是可行的。但是视频网站一入局,再高的片酬都有人接盘,就很难再有回落。”某地方卫视电视剧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这两年开出天价片酬的演员和明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站推崇的“IP剧”模式(根据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这类‘IP剧’几乎都青睐年轻明星,虽然故事和制作都欠火候,但网络受众群就是愿意追明星。”
这些年轻明星虽常被冠以“面瘫演技”,但却被视频网站视作“流量担当”,只要有他们主演的电视剧,往往都能赢得超高点击量。“这种取向很难说不对卫视产生影响。”某卫视内部人员直言,流量高,广告主自然偏向网络,而卫视为了留住广告主,也只能采取与网站相近的购剧策略,“过去我们有些剧虽然品质好,收视率也高,但被广告商认定为收视群体过于老化,很难通过广告回收成本。要想改变买剧赔钱、实现电视台的盈利,就必须以年轻的明星为主打,吸引年轻观众,让广告主认可电视的收视群。”
而正是在这种竞争中,有收视号召力的明星,成为一种有限的吸睛资源,被追逐,被“哄抢”,片酬自然不断上涨,制作费随之不断提升,购剧价格亦随之不断走高……如此,最终陷入一种难以破局的恶性循环。
不过,这场资本逐利的游戏,很难说是稳赢不输,而更像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以前我们买一线大剧,其实都是亏本做生意。”在前天的搜狐WORLD大会上,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直言,单靠烧钱买剧已经走不通了。搜狐视频这两年转而发展自制剧,《无心法师》《法医秦明》《匆匆那年》等剧不仅助推了新人演员的出现,而且收益良好,“自制好剧和良心出品才是可持续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