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未提前启动供暖?以北京为例,根据往年情况,2010年以来,仅在2012年,由于出现极端天气而提前供暖,其余均按照计划时间供暖。北京供热会商机制起始于2010年,一般是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期间,共三次。
根据未来天气情况,判断是否提前启动供热。按照相关规定,如果北京未来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将提前供暖。
目前,根据未来一周的气象预报,北京未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5℃的情况。
因此,从首轮气象会商的结果来看,未来提前供暖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周内北京市的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还是处于偏低状态。
供暖时间要考虑群众实际需求
供暖时间标准是依何制定的呢?规矩不可能年年改、天天改、说改就改。但规矩也不应是永恒不变的。“连续5天气温在5度以下”的规矩,已经订立并在北方地区执行多年。看来,真正值得期待和要求一下的,不是供暖部门有规不循,而是能不能改改这个多年前定的规矩。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入冬不挨冻,已经是群众的最基本的需求。而且,我国正大踏步地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其中52.0%为城镇老年人口。
可以想象,在入冬还没有暖气的日子里,这个庞大的群体是何等难熬。
据国家气候中心介绍,赤道中东太平洋于今年8月进入拉妮娜状态,而拉妮娜事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之一就是冬季气温可能偏低,易出现冷冬。统计显示,1954年以来,拉妮娜事件影响年份里,我国冬季偏冷的比例超过80%。
既然气候监测已经给出相对明确的分析意见,那么完全有必要根据大的气候走势对供暖时间进行调整。
调整供暖门槛要权衡更要远见
北方人民的希望是:改改供暖门槛,而南方人民的要求则是:冬天能不能供暖呢?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室温还停留在20世纪。我们的需求已经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供暖不能停留在20世纪。
无论是调整供暖门槛,还是从无到有实现供暖,都会遇到一些关键难点:
首先,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烧煤烧出来的。提高供暖量,意味着增加用煤量,意味着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源。没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只有务实的利弊选择。
其次,虽然“自己家烧天然气供暖”这类灵活方式挺好,但毕竟供暖的主要方式仍是集中供暖。南方地区若推进“从无到有”,需要投入大量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费用,包括新建供暖体系,以及对不保暖建筑做海量改造。确实很难。但如果一遇到难题就摇摇头说,“算了,还是让室温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上吧”,那是多么消极的态度,那社会也就没有进步的必要了。
10月28日,重庆城口县北屏乡雪景
无论是北方调整供暖启动门槛,还是南方实现供暖,决策的层级,恐怕都不是某个城市的某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