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10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增加,人民币兑美元跌势明显较此前更为猛烈,屡创6年来新低。10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为6.776,跌破6.75关口,继续刷新6年低点,人民币持续贬值无疑加速了人民币通过香港保险渠道外流速度。同时,银行存款利息、理财产品收益跌破4%,买美元保险反而可能会升值。此外,香港保险还可以避债和避税,这也是很多人急于购买香港美元保单的原因。
据了解,最受内地客户喜欢的香港保险产品主要有两个类型:终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储蓄型的终身分红险。香港保险很看好内地的高净值人群的购买潜力,雇佣的很多代理人都是内地人士,还有些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全程沟通无障碍。
银联卡境外买保险政策还会进一步收紧?
年近40岁的闵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原计划明年元旦带父母和孩子去香港旅游,顺便购买香港的重疾保险和终身分红寿险。闵女士的闺蜜在香港做保险代理人,她们通过微信已经沟通多次,准备选择保费10万美元的产品,绕过换汇额度的监管,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对她有很大吸引力。
银联限制支付渠道后赴港买保险可能受阻。这位代理人闺蜜支招说,每卡每次5000美元,但刷卡笔数并无限制,还有些“空子”可钻。每个成人办理两张银联卡,3个成人就是6张卡,每天每卡刷5000美元,基本上3天可刷9万美元,这样算在港停留4天就可以。“还是很担心银联进一步收紧政策,可能会尽早成行。”闵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当前银联渠道已无法购买香港储蓄保险,资金是否还有其他渠道?一家香港保险公司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除了银联支付渠道,香港保险付款方式还有这几种:1.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2.带现金来港。3.国内visa 或master支付。4.在国内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5.其他收费服务。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告诉内地客户,买寿险可以通过先开设境外账户,再转美元的方式支付。但由于外汇管制每人每年可兑换额度有5万美元的上限,高净值人群大额保单会受到影响。
保监会:赴香港买保险存五大风险
今年以来,保监会曾多次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
第一,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元,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第三,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第四,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第五,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两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此外,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