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张五一的工作室位于武汉汉阳一座工业区的边上,面积只有10多平米,里面堆满了各种设备。
对话
批评听多了也就没啥了
发明需要一定的狂热
封面新闻:
这些年造潜艇,这个收入跟支出大约是个什么情况?
张五一:
从做潜艇开始,说起来收益倒是也有,但是和研发的投入对比,还是远远不足的。我都是自掏资金,有一点点钱就投入进去了,这三四年吧,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投资。
封面新闻:
家里人怎么看?
张五一:
刚开始研发的那两年,家里的意见非常大。但是现在我的产品逐步走向市场,能够有所收益之后,各方面情况就会好一点。
封面新闻:
是什么让你这些年来坚持造潜艇呢?
张五一:
潜艇只不过就是一个机械而已,但往往我们把它想得很复杂。我并不见得说一定要纠结这个,非要去做潜水器。只是说这个东西能够给社会有所应用的,我想办法去研发它。
刚开始做潜艇的时候,我是很偶然地接触到这个事情,了解它的原理之后,我觉得,剥离了那个军事目的后,潜艇的潜浮原理实际上要求并不高,我觉得这个是很容易可以做到的一个事情,而且市场应该很大。出于这种目的我就做了个观光旅游潜艇,但由于手续、审批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市场效果并不好。因为我已经具备了做潜水器的能力,就把它又应用到渔业养殖、捕捞这一块。
封面新闻:
到现在为止一共卖了多少钱?
张五一:
两三百万,但在研发上花了五六百万。
封面新闻:
对于造潜艇这件事,网上有很多不同的评价,甚至批评的声音,你怎么看待?
张五一:
外面这些评论听得多了也就没什么了。
很多人缺乏对水下作业的了解,很多地方的渔民还是用原始的工作方式,这实际上是拿生命去换钱,潜水员去捞贝类、海参,在水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什么就不能弄一个水下机械去从事这个高危工作呢?我做潜水器就是用于处理水下的各种工作。应该看到,现在民用潜水器在很多领域都是属于空白的。
如果把每个肯去搞发明的人都说得一无是处,你说谁还愿意去搞发明,那发明的路就只会越走越窄。发明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狂热有一定的爱好。
封面新闻记者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