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村民集体外出卖血染丙肝 家人提前挖好墓穴(图)(3)

2016-10-13 05:45:36  华商网-华商报    参与评论()人

这种疯狂的卖血行为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才逐渐停息下来,这些卖血者也陆续回到村上,那时就有人感染上了丙肝,只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将分离的血蛋白再输回

很容易感染丙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困难,南湾村体质较好的村民先后在西安、宝鸡、渭南、甘肃天水和商洛进行有偿献血,特别是1975年到1985年之间有偿献血地方广、次数多,既献全血又献血浆,1986到1990年之间大部分有偿献血者因血液不合格被淘汰,1990年后有偿献血逐渐停息。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采血基本上不检测丙肝,技术手段各方面达不到,只是检测艾滋病和乙肝等。”商州区疾控中心主任王建军说,更严重的是采血时将血液中的有用成分取掉,再将剩余的血蛋白输回卖血者体内,这很容易感染丙肝。

“商洛血站是九十年代后续才成立,之前血液管理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医院需要血液,通过‘血头’找人,对献血者只做一些简单的检查。”王建军说,那时候经济比较落后,卖血可以带来不菲的收入,这样导致不少人去“卖血”。

大荆镇部分群众感染丙肝的事情,引起了商洛市、商州区两级政府重视,商州区疾控中心展开调查,依据调查结果他们认定,大荆镇部分群众患上丙肝系历史原因造成的。商洛市疾控中心调查后认为,这不属于爆发性疫情的范畴,相关具体工作由商州区疾控中心负责处理。

  商州区疾控中心:

  共筛查47名村民

  查出丙肝抗体阳性40人

一份关于大荆镇南湾村丙肝病例调查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商州区疾控中心会同大荆镇中心卫生院一起,对南湾村自述有丙肝史而无诊断依据的村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液标本采集、检测,两次共调查47名村民,采集血液标本29份,结果显示:其中本人持有市级以上医院丙肝诊断证明的18名,29份标本中丙肝抗体阳性22名,1名弱阳性,需要进一步再检测,6名丙肝抗体阴性。

这次共调查自述患有丙肝及有献血史村民47人,调查对象全部为有献血史者,两次调查共筛查出丙肝抗体阳性40人,最小年龄43岁,最大72岁,主要集中在51岁到60岁之间。调查了解到,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南湾村有大量人员有献血史。

这份报告最后称,这次调查主要围绕有献血史者,由于时间间隔长、调查主要以自述为主,而丙肝又是多途径传播传染病,在献血期间无丙肝抗体检测,停止献血时未及时检测丙肝抗体,不排除献血时血液回输感染而导致丙肝的可能。

  卫计部门:

加大丙肝防治宣传力度

提高医疗报销比例

对于南湾村不少村民患上丙肝,大荆镇副镇长王超和大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郭瑛表示,这属于历史原因,当时卫生技术条件达不到,献血时检测不到丙肝。他们已向村民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知道如何防治丙肝,另外就是提高农合疗报销比例。

王建军说,他们只是接到反映去调查,做了一些检查,并没全面的普查。按照现有的条件,全区还达不到对所有人进行摸底普查,只能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到哪里开展工作。商洛属于贫困地区,据他们初步估计,当年全区有十多个村子有卖血的情况,如果要普查不太现实,就算查出来后怎么解决也是个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群众自发组织卖血,在那种特殊的背景下,医疗检测条件达不到,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商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黄少军说,现在看属于特定事情,特殊背景下的事件。其坦言,上次他们抽查了大荆镇南湾村发现,有40人疑似丙肝携带者,这不排除有人没在家或者别的村也有的情况。目前看,南湾村丙肝疾病传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