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6000件“京师瓷”捐赠者:最便宜的鸡缸杯只花几百块(1)

2016-08-17 05:10:22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7月13日,北师大校长董奇(右)在捐赠仪式上宣布,以邱季端(中)捐赠瓷器为基础设立北师大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并任命邱季端为首任馆长和院长。图片来源:北师大官网

在7月13日的捐赠仪式上,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民间文物保护委员会及民间藏家凌忠明等人向北师大捐赠了5件古瓷器。

原标题:豪捐6000件陶瓷背后的邱氏收藏“神话”

你知道家藏20万件古陶瓷是个什么概念吗?可资借鉴的数据是,故宫博物院馆藏陶瓷共计36.7万件,而在台北故宫,馆藏陶瓷只有2万多件。

所以,当福建籍收藏家邱季端宣布要从他的20万件古陶瓷藏品中精选6000件捐给母校北师大,天下哗然也就不足为奇了。人们讶异的是,数量如此惊人的古陶瓷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对此,邱季端的解释是这样的:对于实际存世的古陶瓷而言,各个博物馆的收藏只是冰山一角,民间收藏才是汪洋大海。

目前邱季端已经在厦门的库房开始进行第一轮藏品挑选,决定这场“豪捐”走向的,还得看他手头20万件藏品的成色。他说会让藏品自己说话。

□惊世豪捐

“清华有清华简师大有京师瓷”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表示,国家对接收单位收藏文物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必须遵守鉴定、审查等程序,不能还没搞清楚文物来源和真伪就先行对外宣布要建博物馆。

7月13日下午,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一场郑重其事的捐赠仪式在此举行,包括校长、书记在内,学校9名领导班子成员到场。在会上,该校中文系1962级校友、福建籍收藏家邱季端宣布,将珍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给母校。据其介绍,这批藏品具有“全”“精”“稀”的特点,包括从两汉魏晋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各个窑口的代表作,堪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品。

北师大校长董奇在会上宣布,以此捐赠为基础成立北师大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中国古陶瓷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院,并任命邱季端为首任馆长和院长。“清华有清华简,北师大有京师瓷。”董奇在致辞中将这批获赠的古陶瓷称作“京师瓷”,称北师大一定会保护好、利用好、研究好这些古陶瓷瑰宝。

消息一经发布,很快招致尖锐质疑,一些网友表示,一次捐赠6000件古陶瓷,这事儿简直不可思议;有业内人士根据网上流传据称为邱季端藏品的图片,指其收藏“假得离谱”;有人在网上发文,讥之为“中国最大赝品收藏家”。这让邱季端和北师大都猝不及防。

8月8日下午,在厦门库房忙着挑了一上午藏品的邱季端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直言,捐赠还没开始,大家连东西都没看到就开始质疑,这对他很不公平。

两个儿子都劝邱季端不要再捐了,“他们说你做那么多年慈善,没必要因为这个事情忍受如此侮辱。”不过邱季端表示,给母校的承诺必须兑现。他透露,北师大方面曾多次致电表示安慰,让他以身体为重,同时扎扎实实把捐赠工作往下推进。

邱季端表示,每一件捐给母校的藏品,都要经过四道鉴定关卡:首先是他会亲自从所有藏品中挑选一遍,然后请一些高水平的藏家朋友再挑一遍,最后请国内外知名的瓷器专家进行鉴定。经过三道人工鉴定后,还会使用仪器鉴定,如使用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科技技术进行鉴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