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家加盟者:利润跟利息差不多
在北京如家和颐酒店女子被袭事件发生后,一个酒店连锁品牌“和颐”知名度飙升。“和颐”是如家近两年重点推广的面向高端市场的品牌,如家集团可以说对其寄予厚望。不过,如家转型中高端,结果并没有那么让人喜出望外。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加上供大于求的宏观经济现状,让经济型酒店的转型遭遇阵痛。
十年扩张成本飙升利润微薄
2002年6月,如家正式成立。其实用的功能加上每晚200元的价格,击中了国内酒店市场的空当。2006年起,如家开始快速扩张,截至2015年12月31日,如家酒店集团旗下的九个酒店品牌共有2922家酒店。2015年第四季度有336家酒店在筹建中。
不过,2015年第三季度,如家集团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456亿元,同比下滑了40%。到2015年年底,如家集团归属于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67亿元,同比下降67.5%。
据中国饭店协会、上海盈蝶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中国酒店连锁发展与投资报告》显示,在2005年至2014年间,中国有限服务酒店总数已从522家快速增加至16375家,其中中端酒店936家,经济型酒店15439家。
这是经济型酒店快速扩张的十年。不难看到,十年后,酒店数量是十年前的30多倍。经济型酒店如何快速扩张?业内人士称,除了直营外,就是争取更多的加盟。
不过加盟的成本,十年前和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加盟费用往往根据房间数不同而不同,最少也要两三百万元,最多则超过一千万元。管理费用通常为营业额的5%左右,房租往往是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北京一家如家快捷酒店的拥有者李明(化名)昨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现在加盟经济型酒店已经远远没有以前挣钱。他说,“如果干得早,每平米每天房租1块多的时候,签约十年,干经济型酒店还是赚的。”不过现在,各种成本都涨,他不再看好经济型酒店的未来。
“每间房将近100块钱每天的成本,投资一家差不多规模和位置的如家,需要一千五六百万的首期投入,(利润)跟放银行也没差多少了。”李明表示。
经营求变“另类”谋利
十年来CPI不断上涨,不过经济型酒店平均每间客房每晚带来的收入(即酒店行业最重要指标PevPAR),仍然维持在100多元的区间。经济型的定位是其不敢明显提高价格的原因。
酒店行业专家、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昨日对新京报记者举例称,锦江系在中国内地经济型酒店的这一指标,近四年下降了8.58%,且保持逐年下降。2011年到2015年,分别是154.42元、152.71元、149.55元、147.05元、141.17元。
经济型酒店发展遇到瓶颈、经历转型阵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李明讲述了五六年来,如家酒店经营上的变化。
从去年开始,李明拥有的如家酒店,前台新增加了销售任务,销售的商品包括毛巾、洗发产品、零食等等。李明说,如家集团并没有直接给他下任务,而是通过给大区经理施加考核压力,从而将任务传达到他的店面。
“这一项并没有增加我们的成本,但是如家的管理费是按照总的销售额结算的,卖这些产品的钱也要提点,如家就多了收入”,李明说道。
类似的还有布草环节(也就是整理房间床上用品等,酒店行业称为“布草”),以前床单什么的都是从外面买,现在如家要求统一从集团平台采购,价格也不比市场价便宜,要求从平台购买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因为订房记录都在集团那里,集团还要监督一个床单已经洗过多少水,达到一定数量就要求必须更换。“有的床单我觉得看着挺新的,集团也强制更换,增加我们的购买频次”。李明说。
此外,最近如家集团跟他说,如果集团从手机APP端给店里带来一个客户,由于市场推广营销的需求,可能要给用户返现或者返点,这一部分成本也是李明自己担着。
试水中高端遭遇阵痛
不少经济型酒店集团开始大力开发所谓的“中高端品牌”,也被很多人解读为“好地段的高价版经济型酒店”。
“一家中高端酒店的利润,是一家经济型酒店利润的10倍。”7天连锁创始人郑南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型酒店纷纷进行多品牌战略,正是为了寻找到行业的利润突破口。
但不幸的是,向中高端的转型也并没有那么让人喜出望外。2014年,如家合颐酒店的加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家也没有为它建更多的直营店。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认为,关键还是宏观经济约束,普遍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价格无法涨上去,甚至中高端的价格还在逐步下滑。
记者在携程APP上查询到,北京繁华地区不少如家酒店4月底的售价在300多元,甚至超过400元。而同集团的所谓高端品牌和颐酒店,售价也多在350元到400多元。
不同于经济型酒店的星级酒店更是惨淡,2014年全国星级酒店亏损59.21亿元,成为有记录来的最大亏损年。赵焕焱认为,供求关系的大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型酒店行业,甚至整个酒店行业都无法得到好转。
新京报记者 赵嘉妮
■ 对话
北京优尼华盛国际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然
经济型酒店转型障碍:成本和人才
新京报:近两年国内经济型酒店集体面临寒冬,纷纷向中高端酒店转型,您认为根源是什么?
赵然:2011年,国内经济型酒店面临市场的结构型调整和转型;2012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推出,中高端酒店层层下压,经济型酒店的处境更为严峻。而面对垂直细分客户,经济型酒店希望抓住原有客户的消费需求变化,而国内中端酒店品牌开始崛起,种种因素让经济型酒店纷纷开始向中端市场转型。
新京报:原有客户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为何不抓住新的消费群体?
赵然:的确有的经济型酒店引入快消市场的思路,比如加入咖啡、书店等元素,但是酒店作为固定资产,很难像快消品那样实现自我革命。
新京报:以如家为例,您怎么看待经济型酒店的转型?
赵然:经济型酒店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并不具备优势,尤其是随着造价成本的增加,难以说服投资者为何放弃成熟国际高端酒店品牌,而选择一个新品牌。
团队人才的缺乏,也难以让品牌设定实现落地。比如亚朵与三联书店合作,西岸与香奈儿合作等。关键是酒店能否引进跨界经营人才,否则无法实现1 1大于2的预期。
新京报:经济型酒店向高端市场转型未来如何?
赵然:经济型酒店转型可以寻求外界帮助,比如与国际品牌合资合营。但是要实现双赢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施肥很重要。
新京报记者 曲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