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生以同学名义借贷赌球 留下数十万债务后跳楼身亡(2)

2016-03-20 04:39:32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最多一次,郑兴强曾经赢了7000元,但并没有罢手,反而越陷越深,最后他在“代理”的“引导”下迷上了境外赌球。

他写道:“这一天,两个小时,我200块钱变成了2000……在那天之后的三四天他一直带我赚钱。我把赢的钱拿去消费、购物、大吃大喝,什么都用好的。然而不会让我一直赢,有一天我特别黑,输光了之前赢的钱,我慌了,没钱就没法玩了……”

“……这时候我想到了贷款,心想这钱都能赢回来的,贷款也无可厚非。套现花呗,然后在网贷平台贷了一万多,说实话,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搞这么多钱,虽然是贷款,心里居然一点恐慌都没有,钱那时候看来就是数字,一个越来越大的数字。”

家里接到“老师”的电话

郑兴强通过网上借贷平台贷款的时候,郑怀凯则不断地接到陌生人的电话。对方通常自称是学校“老师”或者“学生”,学校要搞一些实践活动,需要核实一下郑兴强家人身份。郑怀凯没有多想,告诉了对方自己身份。

但是,到了2015年的2月份,郑怀凯知道了这些电话的真实意图。

这个月他和妻子在家里“意外”地看到了归来的儿子,也知道孩子赌球借贷的事情。“这些电话就是借贷公司打来的,他们其实只是核实孩子留的电话是不是我们的,根本不会问我们同意不同意贷款啥的。”郑怀凯说。

这个46岁的中年人说听到儿子欠了那么多钱,“有十几万,她妈本来就有病,当时一下就晕过去了。”那个情境下,郑怀凯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农村没钱的时候太多了,出了事就一点点地还吧,那也没有别的办法。”

郑怀凯称家里管孩子的姨和两个舅舅共借了三四万元,加上家里的积蓄,偿还了这些钱。

2015年的这个5月,郑怀凯知道了自己的大儿子居然会赌球,“咱是农民,不知道它这个新生事物。”

也是这个5月,郑兴强支付宝账本里记录他的总支出是173668.5元,相比上个月支出增加了1152.30%。

同样还是这个5月,郑兴强拿到了自己的奖状,他被评为2014年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优秀共青团员”。

被利用的信任

奖状,印证着郑兴强曾经的优秀,也正是这种优秀让他获得了同学的信任。“他是班长,平常各方面都很照顾我们,我们都挺相信他的。”一位同学说。

然而,信任,沦为了郑兴强利用的工具。

“他说让我们帮忙给他刷个单。”一位同学说郑兴强对大家说自己给学生网贷公司打工,需要拉客户,于是管同学索要了身份证号和学生证号,“他说只是刷客户,不会真的借钱的。”

实际上,这些学生网上借贷平台需要的不仅是学生身份证、学生证,还有学信号。“他是班长,所以本来就掌握着我们的学信号。”几位同学的说法如出一辙。

这种事情陆续发生在2015年的下半年,当时并没有同学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由此被担负上贷款,直到他们同样也像郑兴强那样收到了催款短信。

“短信上就是说我欠了多少钱,如果不还的话就通知家里人,或者就是要告我们。”一位同学说。而实际上,还有同学受到了更严重的恐吓,诸如“已经出门的外访组,会找你让你成为校园焦点!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这些大二的学生来说,“校园贷款”的意义仅仅是学校厕所、走廊里贴的那些小广告,没有人告诉他们贷款的性质、风险,更没有人教授他们如何防范这些充满诱惑的校园信贷。

据同学介绍,那些贷款的利息很高,他们其中有人“贷”了8000元,但是两个月,连本带利就变成了12000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