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挑选放心的玩具是不少家长群讨论的热点。“小玩具”关乎“大安全”,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毒”“危”玩具?怎样合理选购、安全使用,让玩具成为孩子的益友?“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毒”“危”玩具有何隐患?
“本月我们又接诊了一名3岁男童误吞‘水精灵’的病例,十分痛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主任黄柳明介绍,“水精灵”是一种直径几毫米的彩色珠子,主要成分为亲水性树脂,吸水后体积可膨胀数十倍。“水精灵”在男童腹中滞留时间较长,不断泡发,导致肠梗阻,最终通过开腹手术才取出。
黄柳明表示,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接诊的玩具相关伤害病例中,“水精灵”和“磁力珠”最为常见。此类病例几乎每月发生,低龄儿童尤其需警惕。“若异物卡在胃部或十二指肠,尚可通过胃镜微创取出;一旦进入小肠,只能手术开刀处理。”他说。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主任黄柳明正在进行急诊手术。(图片来源:北京儿童医院)
急诊室里的案例,暴露出部分网红玩具设计与材质存在安全隐患。
专家介绍,在设计方面,有的仿刀具类玩具虽为塑料材质,但尖锐设计易造成意外划伤;一些包含加热模块的仿真迷你厨房玩具可能引发瞬间火势;“磁力珠”“水精灵”等小体积玩具误吞风险高,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儿童肠穿孔救治案例。